《儿童大脑开窍手册》 孩子,要坚持

2013-01-04 14:18:24出处: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年龄:从第三孕期到孩子18岁

  跟成人相比,儿童在应对压力时有诸多不利:他们在改变环境方面的能力有限,也不太擅长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然而,无论是普普通通的压力(例如跟朋友吵架)还是重大的问题(例如亲人亡故),每个孩子都必须找 到自己应对压力的方式,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成人在应对压力时,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以及改变自己的态度来实现。性格坚韧的成人通常也是乐观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他们不是否定或者回避,而是主动寻找应对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从积极正面的角度 对当前的情境进行重新解读,寻求社会帮助,或者在困苦中寻找意义和 价值。儿童时期的经验对成人后的韧性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儿童遇到的是适度的压力,他们似乎能够形成自己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压力要够强,这样他们才能够注意到它,同时要够弱,这样他们才能够应对它——这个“恰到好处”的水平在不同人之间是不同的,也会随着年龄变化。

  人和其他动物应对压力的机制是类似的。所以,神经学家可以通过动物来研究人类应对压力的情况。动物也是逐渐学会应对压力的,开始时, 压力不能太大,然后逐渐增大。例如,关于猴子的研究发现,那些每个星期离开妈妈 1 小时的小猴子比那些从未离开过妈妈的小猴子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到了成年以后,这些经受过中等强度压力的猴子比其他猴子的焦虑水平更低,焦虑诱发的荷尔蒙激素基线水平也更低,在涉及前额叶执行控制功能的测验中也表现得更好。同样,小时候每天离开妈妈 15 分钟的幼鼠长大以后也比其他老鼠更坚韧。相反,那些每天离开妈妈 3 小时的幼 鼠长大后跟没有离开过妈妈的幼鼠相比,在压力面前更加脆弱,表现出更 多的焦虑,学习的速度更慢,如果把酒给它们,喝的酒更多。当幼鼠离开 一段时间再回到母鼠身边时,母鼠的行为方式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 之一。如果幼鼠离开的时间较短,母鼠会通过帮助孩子梳理毛发来补偿, 但是如果离开的时间较长,母鼠倾向于忽视幼鼠。

  可控的压力源(那些可以通过你自己的行为来控制强弱的压力)比不 可控的压力源更有可能使人变得坚韧。例如,对老鼠的尾巴进行中等强度 的电击,如果老鼠能够成功逃脱,那么,将来它在面对不可预测的、不可 控制的电击时,也不太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将习得性无助看作 抑郁的一个征兆)。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