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早期教育 > 性格心理

宝贝“恋物”该怎么办?

2009-12-31 09:16 作者:佚名 来源:出处:pcbaby 录入:liuchanjuan   
');
收藏本文
关键字:2-3岁   宝宝恋物   恋物心理   
导读:与其让孩子离开对旧文具的恋恋不舍,不如多给孩子留一些玩耍的时间。

  来源:亲亲宝宝网

  家长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宝贝常常抓着已经用得很脏很旧的东西不放,或者对着一个玩具悄悄倾诉,还会放在身边爱抚、亲昵。如果家长把这些东西从孩子手中拿过来,孩子就会不依不饶、大吵大闹。家长有没有为这样的情况而着急、生气过呢?儿童的恋物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家长不必过度担心,但也不能轻视。

  很“听话”的玩具熊

  妈妈在带琳琳看病的路上给她买了个很大的玩具熊,琳琳抱着它顺利地完成了抽血、打针、吃药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没有哭,护士表扬了琳琳。妈妈觉得用玩具熊陪女儿看病的办法很管用,于是,下一次就医的时候又带上了“大熊”。这一天,四岁的琳琳要在幼儿园里注射流感疫苗,老师带她去医务室,她却说什么都不肯,哭闹着找老师要“大熊”。老师从玩具柜上拿了个玩具熊给她,也无济于事。

  孩子从幼年期开始就需要得到关爱,更需要得到肯定。琳琳对玩具熊的依恋,起初是源于一次看病时被夸奖的经历,这一经历又因重复上演而加深了琳琳的印象,让她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认为将“大熊”与“就医”联系起来,痛苦就会减轻,并且会得到大人的肯定。同时,孩子生病时会对自己产生“怜爱”、“同情”的心理,“大熊”的存在能够让琳琳将这种“同情”转移到他人身上并可以尽情释放,久而久之,琳琳就离不开“大熊”了。

  如何让琳琳自愿离开“大熊”的安慰?家长不妨试着在就医时故意让琳琳了解其他小朋友的情况,告诉她“别的小朋友打针就不用大熊陪着,他们真勇敢”一类的话。希望得到肯定的孩子就会转移自己获得认可的方式,放开“大熊”的手。

2-3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