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育儿经》教养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2014-03-26 15:15:02出处:北京大德联合文化传媒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庭出现了这样一种分工模式:丈夫在外忙事业,挣钱养家,妻子则承担了各种家务尤其是教育子女的任务,做父亲的基本不介入,成了孩子抚养教育的“局外人”。

  教养孩子难道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吗?爸爸能放手不管,做一省心“甩手掌柜”吗?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现代大部分父亲在家庭中同婴幼儿相处的时间为母亲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这并不等于说父亲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弱化,事实上,父亲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具有母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父亲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

  聪慧、敏锐、感情丰富的父亲,其孩子智力水平普遍偏高,那些父亲陪伴时间长,和父亲亲近的孩子,数学成绩尤其好。

  研究者还发现,孩子若从小得到父亲的精心照顾,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大度宽容,更富有责任感,社交能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父母协调配合下抚养的孩子,比母亲单方抚养的孩子,更加关心新鲜事物,性格外向,好动好玩,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较强。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孙晓云也说:“家庭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而父教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父教缺失对孩子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有人认为父教缺失就像开启了一条生产线,向社会批量输送问题孩子,向监狱批量输送罪犯。”

  “养不教,父之过”,父教缺失问题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在同情心、推理和大脑发育方面都不如那些父亲经常陪在身边的孩子。缺少父爱的孩子更易有攻击性,在学校里不受欢迎,更不愿意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

  父亲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只由父亲单独抚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

  只有父母共同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任务,才是最佳的“教育资源配置”。

  这并非无凭无据信口胡说,而是由众多心理学研究数据得出的这一结论。心理学家在调研中发现,父教与母教有着天然的区别:在婴幼儿时期,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父亲则更多是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更为重要,而母亲对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则更为关键。

  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抚养教育,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还可以集思广益,将育儿问题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方法也更多样化一些,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单独养育出现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等问题,抚养教育效果会好一些。

  可见,由父母共同抚养教育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会将父母的长处兼收并蓄,形成适合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完善人格和气质。比如男孩既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又有感情丰富的特点;女孩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也不失坚韧勇敢的性格。

  所以,“夫妻搭档”共同抚养教育孩子,要比母亲一个人“单枪匹马”好得多。

  TIPS:

  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孙云晓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