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摆脱依恋,帮内向的孩子学会交朋友

2014-01-14 10:46:22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早日学会分享,就应该让他在3岁左右明白物品的所有权: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到5岁左右,都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规律,但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孩子先要拥有物品,然后才能拥有这个物品的处置权。通常赠送和交换物品在儿童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平时要给孩子一些玩具、食品,使他们拥有赠送和交换的条件。

  在孩子交换物品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强硬干涉,应该让他有机会在周围世界中去亲身经历与他人的交往,让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借助交换食物和玩具来构建最早的人际关系,认识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各种喜乐忧伤,培养人际交往技能。这些经历能为他下一次的交往及交换积累力量和经验,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孩子比较内敛,行事谨慎,融入群体比较慢;而有些孩子比较外向,说话做事比较爽快,融入新群体比较快,喜欢和周围的人打交道。这两类孩子说不上谁好谁差,只要恰当引导,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发展。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小部分来自于父母遗传,大部分则是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出来的。

  孩子来到世上,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父母营造的家庭人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不能因为过分溺爱孩子而不舍得让他与外界打交道,而应多为他提供同他人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多让他接触周围的同龄或年龄相仿的孩子。平时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或者小区玩耍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认识、玩耍,这样孩子不仅能从玩耍中得到快乐,还能培养、提升社交能力,让孩子不再畏惧和陌生人交往。

  当然,在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还需要恰当地给予协助。

  一是事前协助。在孩子与他人交往前,父母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帮孩子打开与人交往的门。例如,当孩子首次与一位小朋友碰面时,父母要告诉他这位小朋友的名字,是哥哥还是姐姐,是弟弟还是妹妹,先让他们互相认识,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玩耍,自由相处。当孩子接触一个陌生环境时,父母不要急着催促孩子融入群体中,这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不安全感和不适感,甚至会出现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黏着父母的局面。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受到的压力越大,越是容易退缩。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带些自己的玩具和别人分享,或帮助孩子分析其他小朋友有哪些不同的爱好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顺利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在大人谈话时,父母没有必要对孩子说:“你自己去和小朋友玩吧!”你可以让他适当参与大人的谈话,并允许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孩子学习与非同龄人交往的极好机会。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