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的心理救援,儿童是重点人群

2010-03-25 19:00:43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往往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极大地超出个人及团体的应付能力。因此灾难发生时,很多人往往因无助和无法应对而感到惶惑不安,产生心理挫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而儿童往往是心理受挫最严重的群体。

  抑郁通常是这类危机中产生的一种常见情绪反应。目睹亲密的人遇害,极度悲伤的人容易进入抑郁状态,失去爱人亲友的强烈悲痛对生还者来说更是难以忍受。感到极度失落而无助,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重大灾难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

  心理学教表示:如果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能得到有效帮助,就能增强应付危机的能力,不仅可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因此,灾难过后,心里的辅导和干预尤其重要。

  儿童是心理关怀的重点人群

  心理学家把迫切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分为三类:一是遇难者家属;二是旁观者,包括幸存者、目击者;三是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张建新说,针对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关怀方式。例如对于遇难者家属,应该找到一种渠道让他们宣泄心中的悲伤。张建新说:“中国是个注重丧葬仪式的民族,在灾后重建中,政府必须对此予以关注。”

  心理学家分析说,当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会伴随一些肢体动作,比如表情呆滞、浑身不自主地颤抖、失眠、吮吸手指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不能急躁,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努力向他们解释清楚灾难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家长还应多关爱和倾听孩子,让他们明白父母是爱他们的,他们是可爱的。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