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宝贝“学”EMBA

2010-02-04 10:13:24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有几次因为太太比较忙,邵俊不得不亲自接送在卢湾区天才宝贝中心上课的儿子。在一个多小时的上课期间,邵俊很认真的观察了学校的环境和老师上课的情况,和其他家长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家长对这个幼教课程的满意度相当的高,于是就想到了可以投资这家学校。经过半年的考察,德同资本向天才宝贝投资了700万美元。 无独有偶,天才宝贝的第二轮融资也是因为孩子。智基创投管理合伙人梁晓刚的孩子也在天才宝贝上课。2009年5月,智基创投向天才宝贝投资500万美元,德同资本和CID则追加300万美元的投资。 “天才宝贝的目标消费群是月收入在1.5万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作为天才宝贝的创始人,刘慧琴明确表示,天才宝贝的模式就是面向3~6岁孩子的EMBA,也可解释为Early MBA,培养的是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 授权改股权 2004年,天才宝贝的CEO刘慧琴到美国考察幼儿早教项目,以品牌授权的方式引进了“天才宝贝”,考虑到天才宝贝定位比较高端,刘慧琴把这个项目落户在了上海。 天才宝贝作为一个美国课程,定位于3-6岁的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具体的特长培育和技能培训。 为更快地实现本地化,刘慧琴对“天才宝贝”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比如删减了动手操作、知识学习等内容;增加了培养演讲、沟通能力的内容;她甚至把孩子的表现录像上传到网站,定期给家长做成效报告;并按照一个班级16人制,每个老师搭配带5~8个班的安排,要求每个老师每周都要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给天才宝贝带来了很好的口碑,很快就在上海打开了市场。邵俊和梁晓刚都是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选择天才宝贝的。 但是在考察的过程中,德同资本也发现了这个项目的结构性风险。刘慧琴与美国总部签署的合同存在不少缺陷,例如授权的时间短,只有20年,而且在品牌的使用上也有诸多的限制,将来必然会束缚天才宝贝在中国的发展。 为此,德同资本委派了一名很有经验的律师与刘慧琴重新回到美国与总部谈判,希望修改合同。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后来他们构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说服美国总部入股天才宝贝的中国公司,美国总部以授权条件的让步转化为股权,这样未来可以利益共享,最终刘慧琴将整个大中华地区的代理权从20年延长到40年,从而对未来的资本运作铺平道路。 合营选择 “教育机构的扩张无非选择加盟或者直营,各自的优势我们也都有考量,但考虑到天才宝贝定位高端,对教学品质要求非常高,我们很担心加盟的方式无法保证教育的品质。”刘慧琴虽然否定了加盟方式,但对直营方式也是多有顾虑,虽然师资和资金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但如何落地还是有困难的,因为各地对于教育机构办学都有不同的政策,不熟悉当地的政策和缺乏人脉资源是最大的问题。 最终天才宝贝选择了一个看似“折中”的方案——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天才宝贝51%控股。教学和师资的问题由总部解决,而当地的落地工作由合作伙伴搞定。 如何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这个问题的解决竟然也是来自学生家长。刘慧琴表示,多数合作伙伴都是学生的家长和家长介绍的朋友。因为这些外地城市的合作伙伴,消防执照、工商执照、教案审批等复杂的环节都能顺利获批。 这一合营的模式,让天才宝贝在2008年一年中就开出了20多家早教中心,据邵俊介绍,目前这三十多家的早教中心中,只有两个合作伙伴合作的不太顺利,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到天才宝贝的经营上,因此总部决定回购股份,终止了合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 赵正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