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话之语言的困惑

2012-01-04 08:56:52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宝宝1-2岁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情绪发展以及良好社会性交往的开端时期。此时的宝宝不仅需要标准的口语榜样来学习说话,也需要良好的行为对象来模仿恰当的社会行为与生活习惯,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一个坏脾气的宝宝也许比口音不够标准的宝宝更令爸爸妈妈头痛。

  关于宝宝的学话,很多爸妈对于口语的理解仅在于“念出来”,即吐词,其实,口语最重要的特征是交流。对宝宝学话的最有力的环境就是给宝宝营造一个沟通与表达丰富、频繁、完整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宝宝随时都有语言素材的体验和尝试机会。当然,不少专家指出,如果在宝宝初学说话的时候,家庭成员使用多种方言,可能会混淆宝宝的语言辨识,造成语音模仿上的困难。但是,语言的最大作用在于表达和沟通,如果爸爸妈妈能够较好地调整多种方言家庭中各个家庭成员面对宝宝时,采用比较一致的语言的话,相信多元刺激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反而大有裨益。

  目前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一种颇受争议的观点—儿童在年幼的时候会逐步发展出对语言的区分能力,即由于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中,当他能够较为完整地用两种语言(普通话与方言)进行表达之后,他能自觉地将两种语言分类,面对合适的对象说出恰当的语言,这也是宝宝让成人们感到惊异之处。这种情形在不同民族的双语家庭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法国人的宝宝,会准确地对着外婆说中文,而对着奶奶讲法语,两种语言地自如转换令人吃惊。也许较早地学习了两种语言的宝宝,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两种语言文化的某些深层次内涵,因此对于宝宝早期语音的习得时候,是否标准的语音要求是第一位的问题,也许真的没有定论,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帮助宝宝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运用语言和他人沟通,通过交流增进情感是一个连续且重要的过程,除了语音学习之外的情感社会化因素,是宝宝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要点。

  和呀呀学语宝宝的交流要诀

  聆听宝宝的说话:刚开始说话的宝宝语言不清楚、片断化是正常的。妈妈爸爸保持安静、专注的神色倾听宝宝的表达很要紧,不要急于回答宝宝片断性的话语。妈妈爸爸的“等待”状态、安静的神色和绕有兴趣的表情能鼓励宝宝更有信心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清晰。

  包容宝宝全部的情绪:宝宝还不能说话时,表达自己的方式通常是哭泣或欢笑。而慢慢开始运用语言后,他不能充分地把感受说出来,很容易使用以往的哭泣等形式来表达。这时爸爸妈妈需要用明确的语言鼓励宝宝描绘自己的感受,“勇敢些,别哭,告诉妈妈怎么了?”这样做帮助宝宝逐步形成一个生活习惯:向别人倾诉内心的感触,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关注宝宝语病的时机:宝宝努力叙述时,常会出现各种“语病”。例如:“猫猫把我捉住了” “飞机灰了”“小斗斗(小狗狗)”等,家长不要立刻打断宝宝“苦心经营”的说话,而是耐心听完后,把这些生动而富有趣味的话语用成人的方式说一遍,语音矫正时,要求宝宝看着正确的口形并保持愉快的情绪重复正确的发音。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