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大声说出“心里话”

2010-04-19 15:19:58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的环境时,往往表现得畏首畏尾,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在幼儿园里,甚至大小便都不敢跟老师说,自己憋着,等老师允许去的时候才去。身体不舒服也不跟老师讲,等到家了才给父母讲。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失语行为”。

  造成孩子失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先天气质的影响,即这类孩子生来适应能力就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与人接触,若是想让他们勉强适应,则适应过程艰难而缓慢;二是后天教养方式的影响,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多时候独自一人玩耍,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过多地照顾和迁就,逐渐导致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

  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语行为,专家给出了以下解决的“良方”:

  1、多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交流

3

本图片来源CFP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生活中,鼓励孩子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多提供与不同年龄层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这样,孩子有了一些与人交往的经验,再次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就会有足够勇气面对,会相信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另外,当孩子面对生人时,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多表扬孩子,消除孩子表达上的心理障碍。

  比如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其他比较开朗的孩子在一起,刚开始,孩子可能不敢离开父母或开口跟其他人玩,家长可以一步步引导鼓励孩子接近其他人,如用言语或物质鼓励孩子敢于同别人简单问候,说“你好”。就这样,从简单问候到距离接近,从距离接近到开始交谈,从开始交谈到一起玩游戏,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久,但当孩子习惯后,再与陌生人接触就容易多了。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小孩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在亲身体验中增进了对语言的理解,也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高兴之情。

第1页

  2、鼓励孩子说清楚

1

本图片来源CFP

  等到孩子拥有表达的勇气之后,要让孩子尽量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好,但是更要让孩子学会将自己的内心准确地表达出来。

  首先,在孩子说话之前,要让孩子自己先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

  如果是回答问题,首先要明确对方问的是什么。有许多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就答非所问,没有围绕问题来回答,想说点题外话时也没有跟听众说明这一点,搞得说的人兴致很高,但听的人一头雾水。如有人问宝宝:你喜欢什么?宝宝却回答成自己几岁了。因此,平时就因注意加强宝宝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多与宝宝交流,一听到宝宝答非所问时,就要矫正宝宝对问题的错误理解。

  其次,要让孩子想一想,怎么把话说清楚。说话要完整、通顺、有条理。家长跟孩子是很有默契的,孩子往往才说了一个词,家长就都明白了。这种亲近固然好,但却让孩子缺少了锻炼机会。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失去了表达清楚的能力,交流效果很差。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帮着孩子把话说清楚。“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因为……所以……”,类似这样的句式要让孩子多练,训练孩子的说法逻辑和完整性。学习表述和讲话的过程本身也是思维的过程,是梳理思路的过程。长此以往,不仅对语文有好处,对数学思维同样有很大帮助,应用题的解答没有思维的过程,是无法解答的。

第2页

  3、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表现力

2

本图片来源CFP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孩子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

  首先,让孩子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孩子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刚开始也不要苛求孩子的表演要多精彩,先从孩子最擅长方面开始,如孩子不会背唐诗,可以先要求他读,接着是有感情地读(即朗诵),最后背诵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父母可以用一些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真人,让孩子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孩子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当宝宝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鼓掌。孩子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像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表现得像真的观众一样。

  最后,逐渐扩大观众的阵容,如可以在更多大人面前表演,或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孩子的表现力。但是,在鼓励孩子敢于表现自我的同时,也要适当指出孩子的不足,让其能够全面发展。

  总之,父母要在孩子幼年时用各种方法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因为只有善于表达的孩子,才能使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才能和别人很好地交流。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