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百招:39、孩子没有同情心怎么办?

2011-10-13 14:03:47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妈妈讲述:孩子没有同情心

  我的孩子三岁了,缺乏同情心。有一次,看到一块玩的小朋友摔倒哭了,他却在高兴地哈哈笑。还有一回,带他在公园玩,无意中捡到一只小麻雀,他喜欢得不行。我跟他说:“小麻雀妈妈找不到小麻雀会伤心的,放它回去找它妈妈吧!”他也不肯撒手。

  孩子在外面看到小动物也喜欢追打,看到花草树木也要过去踩踩搞破坏。孩子这么不会理解他人的情绪、也不会关爱他人,没有同情心,这让我很担心,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同情心呢?

  孩子讲述:没有同情心有原因

  父母有时会看到孩子对别人的“不幸”没有一点同情心,如果孩子做出这样的一些行为,父母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

  1、“我”的好奇心所致。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而且也不会进行情感的迁移。有时他们缺乏同情心的行为和言语仅仅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环境对“我”的影响。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无动于衷,这其实是在行为上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的事情不要管。当然孩子就会学着漠然,对同伴、小动物缺乏关爱与同情。

  3、父母对“我”过于严厉。

  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并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听大人的。这种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早期同情心的萌芽。另外,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也会很少对同伴的“不幸”表现出关心。

  4、父母对“我”的溺爱

  有些家庭则对孩子比较溺爱,样样都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自私、娇蛮的个性,不会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5、父母对“我”的同情心发展漠不关心。

  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在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时,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对人交往变得冷淡、漠然。

  6、“我”的心理需求未被关注和满足。

  有些家长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和满足,那么,他的个性就会压抑,或通过一些行为,比如伤害小动物来寻求一种心理释放,同情心也无从谈起。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