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更健康——中医儿科专家解读育儿保健》儿童四季保健

2016-05-17 16:31:23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一、春季保健

  (一)春季饮食宜清淡

  中医学认为,春主生发,燥是其一大特点。春季人易上火,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虚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孩子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要让孩子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

  (二)“春捂”也要讲科学

  俗话说,春捂秋冻,家长常谨记一个“捂”字,天很热也不给孩子减衣服。其实,春季气候多变,虽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能捂得太厚。若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动时出汗,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容易受凉感冒,引发疾病。家长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孩子衣服。科学的“春捂”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所以外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几条干净的小毛巾,垫在孩子衣服的最里面,如果孩子出汗了,可以及时更换,避免孩子受凉感冒。

  (三)黄绿蔬菜防春困,食疗重在养肝脾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但容易疲劳时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兴奋疲惫过度,加之天气早晚温差大,更容易使孩子感冒。“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家长可给孩子吃一些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在中医看来,春季对应的脏腑是肝,颜色是青,性味是酸,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这类的蔬菜,适当地补充一些绿色果蔬,对肝气的生发、孩子精力的恢复、消除春困很有好处。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中医认为小儿先天就属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的体质,孩子在疏肝的同时还要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

  (四)疾病预防严把关

  春季,万物复苏的同时,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流行趋势。为了防止孩子被传染,家长要严把关、巧预防。

  1.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可避免腹泻、寄生虫病的传播。

  2. 孩子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孩子的食具、玩具也要定期消毒。

  3. 居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日至少2 次,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开窗自然通风,是最简单、最安全、行之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4. 少带孩子去空气污浊、通风条件不好、人群过于稠密的场所,比如超市、商场、室内游乐场等等。

  5. 有哮喘的孩子还应注意与宠物隔离,避免接触到花粉、粉尘等过敏原,从而诱发疾病。

  6.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接种各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7. 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家庭成员和周边环境中病人的传染,因此,家庭成员有感冒或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同时要记得戴口罩,避免和孩子直接接触,减少传染给孩子的概率。

  二、夏季保健

  (一)谨防“病从口入”

  夏季,孩子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此类疾病多以细菌感染为主,气温高时,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饮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孩子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易患病。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吃瓜果前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和街头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导致孩子们的消化功能紊乱,继而招惹肠道疾病。

  (二)合理使用空调

  夏季气温高,绝大多数家庭都喜欢使用空调,这样一来就使房间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环境,空气不流通,也就容易使各种呼吸道病毒留在室内,儿童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差,病毒、细菌也就容易乘虚而入,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在家里使用空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温度不宜调得过低,26℃左右即可。第二,尽量不要使孩子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空调房间内,开空调时最好让一个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第三,不要让孩子待在出风口处,防止感冒。第四,每日最好保证孩子有1 ~ 2 小时的室外运动时间。另外,公共的空调也可导致孩子患呼吸道感染。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细菌繁殖迅速,空气流通不畅,如有感冒患者处在其中,容易传染给孩子。因此孩子夏季应尽量减少出入有空调的公共场所。

  (三)夏季预防皮肤病,清洁干燥最重要

  夏季为多汗季节,孩子皮肤细嫩,易受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痱子。一般来说,夏季的皮肤病多由汗出过多,皮肤潮湿或没有及时清洁皮肤所致。痱子和脓疱疮是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痱子多见于孩子们的头、面、颈、前胸及臀部,发病时有瘙痒感及轻微的烧灼感,容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抓破后可转为脓疱疮。脓疱疮属于传染性皮肤病,重症的孩子会发生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有的还会并发败血症、风湿热及小儿急性肾炎。预防痱子和脓疱疮的主要措施是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已有痱子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们挠抓,也不能用凉水或肥皂水清洗、刺激,可以用温水洗浴或搽止痒剂。对患了脓疱疮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脓疱疮处涂紫药水、金霉素、新霉素等软膏,切忌滥用“氟轻松”等激素类软膏,以防皮损扩散,加重病情。

  (四)勤换尿布防尿感

  泌尿系统感染是夏季儿童的常见疾病,一方面,较小的婴幼儿不能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使用尿布,因此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另一方面,孩子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病菌所侵扰,进一步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引起尿路感染。女孩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更大,这与女孩的生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孩尿道短,尿道口与肛门距离很近,容易被感染。婴幼儿泌尿系感染时,尿频尿急尿痛的典型症状往往不明显,孩子更多地表现为发热、拒奶、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与泌尿道看似无关的症状,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夏季的泌尿系感染与尿布更换不勤快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要特别注意多帮孩子更换尿布,便后及时帮孩子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另外,尽量不要让孩子穿开裆裤,减少尿道口污染的可能。

  (五)高温天小心中暑

  夏季气温高,如果孩子在室外活动时间过长,极易发生中暑。有些家长认为,中暑指的是大太阳下突然昏厥,其实中暑不一定有如此明显的神志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大量出汗、头昏、眼花、耳鸣、胸闷、心慌、乏力、体温略升高时,就表明已经出现中暑先兆了,如果体温持续升到了38.5℃以上,并有心跳加快、脉搏变细及尿液减少等早期循环衰竭情况,那就是进入了轻度中暑阶段,如果有高热、躁动、说胡话、抽筋、昏迷、无尿及呼吸循环衰竭,那就是重度中暑阶段了。

  一旦有以上情况发生,必须马上救治。救治的要点是,首先将中暑的孩子移到凉爽处,用比孩子体温低2℃左右的水给孩子浸浴,每次浸30 分钟,每日2 次。体温高时可用酒精加等量水擦颈部、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可饮用盐开水、西瓜汁、5%糖开水等,也可服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必要时给一些退热药。预防幼儿中暑,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用电风扇或空调降低室温。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服装,勤洗澡、勤换衣、勤喝水。户外活动时,避开强烈阳光,正午前后2 小时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时需戴遮阳帽。

  返回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