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专家解读:当校长遇见校长

2015-11-02 18:15:44出处:中国铁道出版社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当校长遇见校长

  专家:彭藐(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校长)

  我儿子身上就有一个特别逗的例子。我是校长,我母亲也是校长,因为我特别忙,所以有段时间孩子放学后就跟我母亲。有一次孩子放学回家后就和他姥姥磨叽,说作业不会写。他姥姥就问,怎么回事,什么不会写啊?孩子说,老师留了一篇作文不会写。那是一篇半命题的作文:《由一首歌想到的……》。我儿子看到题目就傻了,由什么歌想到什么啊?不会写。我母亲是老革命老校长,于是就和我儿子讲:“你听过王二小吗?那你听王二小那首歌时,会不会想到小红军站岗放哨时的一些行为和语言啊……”

  我母亲当时给我儿子一通讲,最后连提纲都列出来了。结果我儿子还是不会写。我母亲急了,对我儿子说:“你这就是故意的,姥姥连提纲都给你列好了,前一段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就差姥姥给你写了。”我母亲这么一说,我儿子哭了,结果祖孙二人闹得特别不愉快。最后我母亲给我打电话,让我马上回家,说我儿子闹脾气。我当时就很好奇,回到家就拿着那篇作文看,我儿子在一旁边抽泣边说:“这篇作文不会写,姥姥让我写王二小,让我写小英雄雨来,我不会。”我说:“这样,妈妈给你讲,你还记得我们听过的一首歌叫《玩具兵进行曲》吗?”“记得呀!”于是我就给孩子放了这段音乐。然后对孩子说:“现在你就边听边想,这个时候你抽屉里的奥特曼,你抽屉里的变形金刚,他们都爬了出来,在这个乐曲中,他们都干了什么呢?”我孩子一听,破涕为笑,说:“妈妈你不用管了,我会写了。”结果一会儿的工夫就写完了。

  后来我就和我母亲说:“我们两代教育者探讨一下,你的确是想帮助他,但是你的年代与他的年代相距很久远,你教育他一定要贴合他的生活实际。”所以,这就涉及两代教育的问题。我妈妈是老校长,她教育孩子肯定没什么问题,我和我弟弟都是她教育出来的。但是教育孙子她就会脱离一些生活实际情况,因为她不了解孩子的心态,不了解孩子抽屉里有什么,不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老一代人的思想和我们本身就有代沟了,所以,和孙子这一辈肯定代沟更大。老人觉得她已经帮到极点了,连提纲都给列出来了,结果还是闹得这种局面收场。

  所以说,两代人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进行一个对接。我母亲是一个多年的教育者,她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说,老人不是不能带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和老人进行一些思想上的沟通。

  家庭教育中,老人最好少插手

  专家:李江(《当代家庭教育报》主任)

  纵观中国的教育现状,目前产生隔代教育的因素不外乎三种:

  第一种情况,通常是无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养活自己,为了偿还各种房贷车贷,年轻的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养。

  第二种情况,是一种被动式的干预,又称越位。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仰仗着自己的老经验,觉得我把你们都成功的养大成人了,你们哪会带孩子啊,我来。

  第三种隔代教育,就是父母的缺位,也是一种逃避,逃避父母该尽的责任。这种父母一般玩心较大,尤其是一到节假日、和朋友见个面什么的,孩子就变成了一个累赘,于是,放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身边,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以上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又恰恰是隔代教育的优势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第一和第三种情况的优势——可以解放年轻父母去全力拼搏,可以给年轻父母更多的自由空间,所以隔代教育才如春天的小草般,持久地存在着。

  综上,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但如果说到隔代教育的成功案例,却又少得可怜。通常来看,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有个很典型的特质,便是普遍缺乏安全感。

  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孩子缺少一定的安全感与榜样,尤其是有些老人喜欢吓唬孩子,动不动就是“等你妈回来揍你”、“这么不乖,小心你爸你妈不要你”之类。这种“吓唬话”一旦说多了,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除此之外,隔代教育的孩子,还有一种典型的特质,就是“不听话”。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老人都比较宠孩子,而且往往是无度的宠溺,比如,上文中齐齐的姥姥姥爷,甚至都宠到了帮孩子“说谎”的地步。

  所以教育孩子的主导权,一定要抓在家长手里,如果实在是避免不了隔代教育的家庭,在隔代教育之前,一定要给老人灌输属于你的育儿理念,并且要做到在教育孩子时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老人少插手。

  拖延解决不了问题

  专家:王蕾(北京市166中学校长)

  若说隔代教育的利弊,对于当前社会这种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照料孩子的情况而言,由老一辈带孩子的确比起陌生人要强很多,尤其是在孩子比较幼小的年龄段,交给保姆肯定不如交给自家老人尽心尽力。

  但就我所遇到情况而言,隔代教育存在着很多隐忧。其最大原因在于老一辈容易宠惯孩子,很多时候会因对孩子的教育分歧引发两代间的冲突,最不可取的是将这种冲突暴露在孩子面前。

  有些孩子随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形相对还会好些,因为日常指导与教育孩子的主导权主要由孩子的父母承担。但如果孩子完全由老辈抚育,父母不能陪伴孩子成长,那么我劝您还是尽早回到孩子身边。

  因为在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对他(她)的学业、习惯养成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其性格的影响。因为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榜样”力量与老辈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男孩子,爸爸的作用非常大,是爷爷、姥爷无法替代的。

  很多人曾经问过我,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孩子由对方父母养大,所以,即使看到长辈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问题,自己也没办法开口。害怕一旦开口,就可能产生一些家庭矛盾,让爱人为难的同时,更会让老人伤心,让老人觉得“我把你们养这么大,还帮你们带孩子,你们不但不感激我,还要说我”。我想说,感激的方式有很多种,方法总比困难多。

  我身边有对小夫妻,因为工作比较忙,孩子也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结果慢慢发现老人对孩子过于宠爱,很多时候难以当着老人面插手管教孩子。小夫妻俩私底下商量了一下,又和朋友们咨询了一下,最后决定,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让孩子这样下去,不如尽早让孩子离开爷爷奶奶身边。

  于是他们尽量找了一个爷爷奶奶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者说是爷爷奶奶能接受的借口。用了一段时间,让老人有个接受的心理过程,能够缓冲孩子突然离开老人身边所带来的伤痛。于是大概经历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成功地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为了缓解老人的思孙心切,他们每周都会抽时间带孩子回爷爷奶奶家,只是会由一开始每周三次,慢慢固定为一周一次。其实只要让孩子与老人有个缓冲期,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你们是一家人,对待孩子也好,对待老人也好,都要以爱为根本出发点。

  所以,很多时候遇到问题,父母首先应该自己去想办法,不要被动去等,拖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拖越大,也会让麻烦越来越多。更何况,教育子女、陪伴子女成长是父母应尽的职责。

  心态平和是一种最佳状态

  专家:王文利(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校长)

  隔代教育是中国的一种常态,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父母还年轻,还有把力气,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能干点就干点,这没什么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隔代教育中会出现很多的矛盾,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与老人们之间的教育分歧与理念认知的分歧所产生的矛盾。

  我们就单单拿穿衣服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们对气温的感知很敏锐,会慢慢变得怕冷,常常二十四五度老人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冷了,而孩子觉得二十度左右刚好,孩子父母觉得十七八度挺合适的。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温度是合适他的温度,可家长通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附加到孩子身上,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带的孩子总是穿得很多,因为他觉得孩子冷。

  时间久了,孩子就习惯了这个温度,等到年轻人把孩子带回家住几天后,又以自己的感知温度给孩子穿衣服,结果带孩子出去玩一天回来,孩子就生病了。老人一看,十分心疼,觉得年轻人一点都不会带孩子,而年轻人在担心孩子身体的同时又挨了老人的骂,他也不乐意,觉得孩子之所以体质这么差,都是老人平时太娇惯孩子,所以两方起了矛盾。

  所以我觉得老人带孩子有属于他们的优势,他们空闲时间多,更细致,也有一些生活经验的积淀,但老人带孩子也有他的劣势。

  一个家庭的成员是无法做到完全互补的,尤其是中国的家庭更难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及思维定式,尤其是有些老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文化涵养,他们感觉自己的育儿理论并不落后,所以他们对孩子教育影响很大。

  其实社会是多元的,我觉得谁带孩子不是问题,但是前提是需要把心态放平和,让老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教育方式达成一致,而这个一致就是最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

返回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