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说的,孩子真的理解吗?

2014-01-14 10:46:22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用能让孩子理解的语言来和孩子沟通、对话。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时,可以说:“来,娃娃,我们一起帮助小积木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吧,积木宝宝们该睡觉了。”这样说,孩子就很容易理解,并且乐于去做这件事了。

  此外,娃娃妈妈还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这也是导致她不能和娃娃很好沟通的重要原因。首先,娃娃妈妈忽视了娃娃成长的阶段特点。家长们应该知道,每个孩子一般都会有三个叛逆期,第一个,就是大概3至5岁的时候,我们称为“宝宝叛逆期”;第二个,是在7岁左右,孩子会经历一个“儿童叛逆期”;那么第三个就是大家比较常见、比较熟悉的“青春期叛逆期”了,一般出现在孩子12岁以后。娃娃现在是2岁8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已经开始进入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宝宝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一些夸张的动作,比如大叫、大幅度跑跳、突然去做一些声音很大的事情等。像娃娃小朋友,其实已经开始有“宝宝叛逆期”的一些表现了。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一种尊重需求,他们和任何时期的孩子一样,都需要理解和尊重,父母千万别以为孩子小就没有心理需要,或者是他们小就可以忽略这种正当的心理需要。只要是人,就有希望得到爱、理解和尊重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贯穿人的一生。但是孩子太小,并不知道如何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于是,他们开始排斥命令、指挥。所以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在故意对抗,甚至是故意激怒成人,要知道,他们正是用这种对抗来满足自己潜意识的需要,因为对抗能让孩子觉得心理上舒服一些,他们的小宇宙也会因为感到不自由引起不适,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向成人的世界发出“我要自由,我要平等地被对待”的呐喊!

  这个让父母头疼的小小叛逆期,其实只要用对方法,也是很容易平稳度过的。对“宝宝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在和他交流时,尽量用“我”开头的句子,而减少使用“你”开头的句子。

  其次,娃娃妈妈忽视了儿童心理成熟度的问题,这也是本书需要所有家长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比如上文中,冉冉的妈妈用了一个激励的办法,这个办法对不对、好不好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确实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并且在亲子教育中很有效。但是,娃娃妈妈为什么用了这个方法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呢?

  因为,同样是3岁左右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我们上文提到的“宝宝叛逆期”。虽然理论上来讲,“宝宝叛逆期”是在3至5岁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因为有些孩子会早熟,有些孩子会晚熟,所以宝宝叛逆期的发生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对于同样是3岁左右的孩子,同样的办法,就可能对这个孩子有用,对另一个孩子没有用。

  因此,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不仅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同时还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心理成熟度,这样亲子间才能有良好的交流。

  本节要点回顾——你知道吗?

  1.面对父母的指令,孩子为什么不去执行?

  孩子理解力有限,理解不了父母的语言。

  2.父母与孩子不能很好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听不懂父母的语言;二、父母不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特点;三、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熟度。

  3.孩子一般要经历哪几个“叛逆期”?

  一般来说,孩子会经历“宝宝叛逆期”“儿童叛逆期”“青春期叛逆期”。

回到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