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人生先修班》谈“家境”

2013-04-11 10:09:23出处: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出版中心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果真 Milla 和 Nana 虽然享受同一个屋檐下的滋养,在家境的认知上,姐妹俩所圈选的答案就不一样。

  九岁 Nana 觉得我们家里当然是富裕的,Milla 却觉得:“哎哟,我们家只是小康而已啦。”

  供养孩子吃穿的我,不禁觉得,这是好有趣的现象!

  我笑着问才刚升上小四的 Nana:“宝贝,哇,你觉得我们家很富裕吗?这种感觉是打哪儿来的呀?”

  Nana 的声音清脆好听,口齿又很清晰,她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我们家这么大,有四个房间、有钢琴,还有一个小院子,大白(家里的七人座老休旅车)也很大,你有时候会带我们去住饭店,我们去过两次东京迪斯尼,爸爸也会带我们去吃 buffet和听音乐会,家里很多书、CD 和玩具,哎哟,这样就是很有钱了啦!我们家当然是选‘富裕’啊!”

  姐姐 Milla 即将是个青春小少女,果真吃过的饭比较多、世面见得比妹妹广,她对自己家境的判断就很不一样。小少女不以为然地对 Nana 说:“我们家一点都不富裕好吗 ? 你没看到我们小区每家邻居的车库一打开,几乎都是停两三辆奔驰或BMW 吗?你没看到我们邻居的房子,都是一家住一栋好几层楼的,院子都不知道是我们家的几倍大!我们班某某某今年暑假全家要去瑞士或西班牙玩,还有那个某某某她几乎已经踏遍全欧洲了,欧美机票那么贵,我们家还要缴房贷,把拔马麻说我们还去不起。所以我觉得我们家应该是填小康,不能写富裕。”

  真难得听到自己的两个小家伙,以视野有限但天真的比较法,辩论所谓“富裕”的定义。

  我和丈夫听了她们的见解,不禁面面相觑,这似乎没有对与错、也没有标准答案。成人被制约的想法,如何能跟这两个小小心灵表述:我们觉得我们的家境,连“小康”都谈不上,只是“普通”而已呢?是要像 Nana 那样满足点很低,还是要像Milla 那样务实比较好?

  我们的房子虽不小,但可是跟银行贷款七成买的呢,在贷款还全清偿之前,我和爸爸其实一直都有着欠债的不心安。

  至于为我们服务的大白,虽然很大一辆很舒服,可是它已经是个十多岁的老爷车了。爸爸一直很想换,妈妈一直在挡着,因为大白还能开、还能用、还能跑,换新车要很大一笔钱,会减少家里的存款,我们家好像还没有到财务这么自由的程度。

  而你们很想去的纽约、洛杉矶、巴黎蒙马特,嘿,如果可以,爸爸妈妈比你们更想去日本和西班牙 long stay 呢!不然,无忧无虑地去法国酒乡窝半年,也不错。可是,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我们都得好好地认真工作、养家养小孩呀。所以,我觉得我们目前“小康”都谈不上,我们的家境叫“普通”比较适当。

  Nana 依然不同意大人说的这个答案,她觉得她过得很富裕。我也因此看到了成年人因为不容易满足,所带来的世故。

  九岁的孩子,像个参透的小哲学家,这么容易就满足于自己的家境是富裕的。十一岁的孩子,经过一番观察比较周遭同学的生活方式后,却把自己的家境下修成“小康”。

  过了四十岁的中年三明治父母,则不认定自己供养的家庭是“小康”,觉得还是选“普通”才恰当。

  其实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住同一所房子,吃一样的东西,往一样的旅途方向,却在心中激发出不一样的价值判断。

  可见孩子们的心地和眼睛,是比较澄澈、天真、有哲思的。所以他们可以那么容易就漫漾出,满足愉悦的笑容。

  我开始想要学习孩子的心思,勾一个更知足的答案。

回到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