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科普第一步,孩子怕虫吗?

2013-04-11 10:09:23出处: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出版中心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但为了不想在同侪之间显得太古怪,渐渐地,我也开始被同化为“昆虫好恶心恐怖哟”,仿佛女性看到世间昆虫就应显现出一股娇与惧,才是一种“性别正确”。自此我和大部分的女生一样,再也不曾把虫子放在手心上,对望、端详、赞叹了。

  当了母亲之后,理解到“全人教育”是给孩子最适切最温柔的生活方式。坐月子时重读梭罗的《湖滨散记》,他经典描述了大自然带给生命与灵魂的润泽和灵感。我合上书本,转头很笃定地对丈夫说,今后,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科普和生命教育上不要缺席吧。

  下了这样的决定以后,尽管Milla和Nana的身躯发展非常女性化地纤细瘦长,但从幼儿园起,经常与我们一起漫步山林的原野生活,逐渐发酵出姊妹俩对昆虫生命的好奇与关爱。即至入小学,即使同班女生一看见蜘蛛爬或蜜蜂飞就高声尖叫,也无损于她们对自然学科的兴趣发展。

  在Nana的眼里,恐龙意味着美好洪荒年代的代表性族群;黄口攀蜥的柔和雾面色彩,则是上帝最厉害的调色盘。观察或了解这些生物,是没有性别之分的。

  我想,这是因为我经常收拾起内心的那一丁点儿恐惧,并不时面露赞许、欣喜,鼓起勇气陪Nana四处看虫、捡虫而得来的。

  今天中午放学在家的巷口,便看到一只手掌大的蟾蜍死于轮下被车压扁的尸体(女儿告诉我这尸体上还看得到疣,所以是蟾蜍,不是蛙。)。死了是死了,但因为不忍心见它在烈日下继续被践踏,希望它死后至少能够好好地上天堂,Milla和Nana于是捡拾起路边的树枝,合力把这只身体已干瘪、脏腑已外露的动物,挪搬到草丛的泥土堆里。

  两个女儿小心翼翼地确认这大蟾蜍尸体已安然在芬芳的草泥上受掩盖,才放心地往家的方向继续迈进。这何尝不是学校自然教室的延伸呢?不必去坊间补习做实验,活生生的自然课,就在马路边、巷子口的小小生态里。

  不知道现在的小男生,是不是还很热爱亲自观察各种昆虫的躯体和习性?是不是依然熟悉昆虫的各种叫声、保护色和姿态?我的童年记忆里,和朋友们在龙眼树下,与昆虫或两栖类动物的凝视对望,那时空的静止、溽夏的气味、童稚双眼的热切,点点滴滴,渗透到孩提岁月里,开展了生活的高度。

  我庆幸我的决定,我的孩子、我的女儿们,不必怕虫。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