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敏感期及施教要点

2010-01-13 00:00:00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稍微懂点早期教育的妈妈都知道,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发展和我们的早教意义重大,因为那是孩子生命的一段特殊状态,它所表现出来的甚至是不以孩子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这种特殊生命状态为我们的早教同时提供了契机和挑战,之所以为契机,是因为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干预方式帮他们轻松掌握某种技能或形成某种品格、习惯,而且事半功倍,之所以是挑战,是因为一旦我们干预不当,孩子就会丧失某种发展机会或者形成负面的行为习惯,且事后补救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能徒劳无功。正因为此,我们在实施早教的过程中,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具有重要意义。

  幸运的是,相较于缺乏共识的绘画敏感期,提到音乐敏感期的教育专家一般都同意3岁左右是个比较关键的起点。如果我们有意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就要特别留心这个年龄段了,当然,敏感期始于3岁左右不等于在这之前不需要启蒙,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的话。

  音乐早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1、让孩子尽可能早地接触音乐,最好从胎教开始,这也是孩子的需要,因为孩子天生具有音乐潜能和对音乐的渴求,这种观点《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早就有所提及,正因为此,老卡尔威特在小卡尔出生之后,便不失时机地让他感知各种音调的声音了。

  2、如果有条件,尽量让孩子自己通过亲手摸、弹、拨弄来感知各种乐器的声音,6岁之前的孩子是通过各种感官认识世界的,我想对于音乐的认知也应该如此。

  3、慎选音乐素材,首推古典音乐,正如孙瑞雪所说:“你给孩子放多高起点的音乐,孩子的起点就有多高”。最好不要先给孩子放流行歌,记得读师范时音乐老师说过,流行歌的音域不适合孩子。

  4、以节奏训练为要,根据孙瑞雪的提法,孩子对曲调还不是很敏感,对他产生刺激的是节奏。因此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父母喊节奏,让孩子去敲击物品等。对于节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价值,我的失败教训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记得读师范和大学时,音乐是我们的主课之一,而我也是个很努力的学生,学乐理、爬音高、看五线谱都不曾觉得困难,但一到唱起来或弹琴时,就“毛爪”了,怎么都做不好,老师就说我是节奏感不强呵呵,现在我也是谈音乐色变。想等桐桐大点了陪她一起学,但不知道能不能学的过她:)

  5、当孩子对音乐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并通过适时鼓励和强化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对于这一点的感受特别深刻,因为小的时候我曾经很喜欢唱歌,整天跟着表姐咿咿呀呀地唱,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还让我上讲台领过歌呢,但我的这种音乐热情经常被父亲给打击的一塌糊涂,有时候我跟着妈妈学唱歌,他就在那里开玩笑似的说“扛着树秸打兔子――不是个枪(腔)”、“你们你们,像狗转筋一样”、“鸭子都被你们给招来了”…..久而久之,我就觉得自己唱的很不好,再也没劲唱了。

  6、不要过早让孩子弹琴,因为他们的手指骨骼可能还没有发育好,容易造成遗憾,那么,多大开始好呢?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就让他4-5岁开始吧,根据刘世一在《儿童与健康》一文中的提法,“此时,无论脑功能、手指的柔韧性、矫捷性以及手脑之间的协调性,均已达到必然的程度,足以胜任弹奏钢琴的需要。”

  7、如果孩子对辅导班或某种乐器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就让她接受一下这种专业的教育吧。最好陪她一起学,学的比她好,可以教她,比她差,则是态度示范,同时,如果她发现连自己崇拜的父母都学不过她,会更有信心:)

  以上是我简略整理的最近关于音乐教育知识的学习笔记及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哦!

来源:桐桐妈

       桐妈,教育学博士,曾经主修幼儿教育,推崇母乳喂养,笃信中医,一直有着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爱女桐桐诞生之后,在把她当“课题”来“研究”的同时,刻苦涉猎幼儿心理、教育理论和护理知识,学习、工作、育儿之间隙坚持撰文分享自己的早期教育和幼儿护理知识,多次受邀为著名婴幼教育杂志供稿。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