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说还是不说?

2009-03-24 09:56:48出处:pckids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家庭教育

  二 死亡教育的原则

  在专家看来,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死亡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遵循以下两点。

  一、死亡是很自然的。我想,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肯定不是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产生心理阴影,而是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应该的事情,让他们以平常心坦然面对死亡。

  二、死亡是很突然的。正常来说,死亡是在我们生命机能用尽的时候。可是,在生活中,非正常死亡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其实无法知道,身边的人会在何时何地离我们而去。

  很显然,在死亡被电脑游戏“轻巧化”的今天,对孩子们进行“死亡教育”是很必要的。但是,但愿“死亡教育”能够少一些噱头和作秀,对一些国外的做法——如让孩子到敬老院进行临终关怀,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而不是仅仅学点花哨的表皮,因为引导很难、误导却很轻松。

  三 宝宝对死亡的认知特点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年幼儿童对死亡的认识一般经历这样两个阶段:

  1、分离的阶段:0~3岁,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的差别,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在此阶段亲密和持续性的身体接触最重要。

  2、结构性阶段:3~6岁,学龄前的儿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动、不呼吸,会玩“办家家”装死,但不能辨认“生”与“死”是无法共存的,常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暂时的,就像卡通片一样,还常将死亡与睡着或旅行相联系,有时会害怕睡觉。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会对死亡充满幻想及魔术性思考,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会导致某人死亡。儿童还会将“死亡”与“老年”相联,但不确定什么是“老年”。除非重病的儿童从成人那儿得到相关死亡讯息,一般儿童不认为自己可能会死亡。这个年纪的小孩需要持续性的身体接触、重复的再保证和温和的教导,直至成熟的死亡观初步形成。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