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独立 父母变“拐杖”为导向

2012-12-30 13:09:53出处:PCbaby作者:紫璇

我要分享

  家长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

  这些看上去虽是小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后,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赞赏,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宝宝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父母不能当“拐杖”,要当“向导”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只要愿意做,家长就应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做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孩子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鼓励、帮助孩子。

  首先,父母要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