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低龄化 问题父母所致

2011-01-28 17:51:02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两岁的孩子来到心理门诊求助、7岁的孩子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休学……近两年以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孩子渐趋低龄化,甚至两三岁的孩子也有了“心病”。专家分析,这与现代社会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及早重视,并积极改变教养方式。

儿童心理问题低龄化,令人堪忧

本图来源于CFP

   与教养者沟通少,3岁不会说话

  心理专家的王老师曾接待过一个3岁的小女孩,面对老师的询问,她没有反应,也不说话。家长焦急地倾诉说,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相当差,平时和他们也很少说话沟通。刚开始,家长认为孩子学说话晚,这是正常现象。直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后,才发现她很孤僻,从不和其他孩子交流,极少开口。

  王老师询问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事业心强的母亲生完孩子4个月就上了班,将孩子托付给婆婆。为了不让孩子打扰她干家务,婆婆干脆把孩子放在电视机前,年幼的孩子被电视节目深深吸引,除了吃饭睡觉,一看就是一天。老人觉得这孩子很“乖”,从不“捣乱”,在她的观念里,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就是歇下来也很少与孩子交流。

  王老师判断,孩子是患了自闭症,他们认为,父母和教养者与孩子的沟通过少,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大原因。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不少父母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看管,本身就不利于加强亲子关系,如果看管人不爱说话,孩子会错过语言、感官等发展的敏感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母亲悲观心态 孩子丧失生活兴趣

  10岁的王英 (化名)和7岁的王祥(化名)是一对姐弟,年纪很小的两个人对生活没有任何热情和欲望。老师问他们平时喜欢干什么,过了好半天,两个孩子慢悠悠地回答,没啥喜欢的,瞎活吧。两个孩子都曾经在普通学校就读,但由于反应“慢”,无法适应学校的节奏,只能休学。

  通过多次谈话,咨询老师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忙于做生意,母亲便当了专职妈妈,一心一意在家看管孩子。没有了工作的束缚,这位母亲生活没有规律,做事很拖沓,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也很“自由”,睡懒觉、做事没有条理。更严重的是,这位母亲经常牢骚满腹,常唠叨“活着真没意思”。

  心理专家认为,这时候,全职母亲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识: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教养者,母亲一定先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母亲的生活态度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8大“坏”习惯 一岁宝宝可以有

3-6岁亲子共读绘本推荐

幼儿园期末考广受家长欢迎

0-3岁宝宝,可以给的10种奖励

超人华裔母亲的东方育儿经

父母巧调教,早教不“烧钱”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