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前小孩虐待动物不等于暴力

2010-05-14 09:25:22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在德国,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往往也会饲养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们热衷的活动。

1

本图片来源CFP

  中国的父母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我们总是给孩子灌输“爱护小动物”的理念,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会善待小动物的孩子,会变得善良而有爱心。但是许多父母也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对待小动物有点残忍,当孩子们做出各种对小动物并不太善意的对待时,大人们往往会猜测:孩子的成长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这些对于小动物的不善意是否一种虐待,孩子会不会有暴力倾向?前几年发生成人虐猫事件后,有人发表意见,儿童对小动物的行为也是心理障碍,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遭遇到心理压力和挫折时,可重新激发其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

  是否孩子所有对小动物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应该不正常的,属于心理障碍,而且长大以后都有暴力倾向?自然不是。

  很多时候,孩子们对于小动物的不善意行为,都是正常的,因为当发展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便想了解而且需要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心理学家并不赞成过分夸大孩子的行为倾向并贴上标签,“标签行为”是传统及现代教育理论都不赞成的教育方法,因为你标签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当父母们面对孩子的不善意行为时,不必过于紧张,不妨先观察引导。

  孩子为什么会虐待小动物

  一般认为,如果没有其他破坏行为和异常行为,7岁前发生虐待动物的行为可理解为正常,7岁以后的儿童才会慢慢意识到自己不能虐待小动物。而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孩子对弱小善良的小动物进行虐待,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本图片来源CFP

  1、孩子生活中的刺激太少,想在恶作剧中寻求刺激。

  2、孩子日益增加的自信心、好胜心得不到满足,因而就通过伤害小动物来获得心理安慰、平衡;精力特别充沛的孩子,剩余精力无处使用,而施加到小动物身上。

  3、有的孩子受到了别的孩子的欺负或家长的压抑、批评、责骂,在强者面前无法施展自己,于是通过折磨小动物来表现自己的威力、发泄不满。

  4、孩子在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而孩子的精神压力一般来自几个方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的不适应、学习压力转化为攻击行为、家教过严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家庭不和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亲的温暖。

  5、孩子过去遭受过有的小动物的伤害,因而对所有的小动物都进行报复。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