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常见的几个问题

2012-04-23 17:55:50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男老师,笔者在北京市几个知名幼儿园从事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教学已五年有余。虽然自感尚未领悟幼儿自然科学教育之真谛,但多年的教学、辅导、研究体会,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现今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笔者设计的一个科学活动片段,对比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一个幼儿园常常忽视的现象:幼儿科学教育怎么教?

1

本图片来源CFP

  科学活动名称:打电话

  一、活动前准备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活动内容:

  1. 声音的传播

  2. 制作土电话

  3. 打电话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声音能以波的形式在固体中传播;

  2.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培养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粗浅的科学道理的兴趣和习惯;

  3. 技能目标:(1)能自己制作土电话;(2)培养观察、推论、预测、比较、下结论等科学程序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材料:

  纸杯、棉签、尼龙绳、棉线(毛线、电线等)、小木棍(可用棉签代替)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这五项运动能使宝宝更聪明

妈妈必知!“右脑开发”四大误区

妈妈,请学会接受宝宝的爱

70后-00后的幼儿园岁月:不同的记忆,同样的雷人!

延迟5分钟接宝宝放学,宝宝更有安全感

  (二)幼儿园里准备这样一次活动常见的问题

  组织一次科学活动,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在《打电话》活动中,我所见到的幼儿园老师的准备工作常常出现下面几个问题:

  1. 欠缺活动设计能力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教师欠缺应对每一项科学活动主题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素养。“声音”是自然科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它包括“声音的形成”和“声音的传播”两个方面。《打电话》活动是有关“声音”的自然科学中探索声音以波的形式在固体中传播的基本形态。作为活动的设计者,获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介质(即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的相关知识非常必要,以此依据幼儿的经验设计“声音”主题的科学活动。

1

本图片来源CFP

  2. 过分偏重认知性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有三大领域目标:认知、情感、技能,三者均重。当前,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偏重认知性目标,获得概念、丰富知识成为教学的重点。其结果便是忽略了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乐趣,忽略了培养幼儿科学程序能力,更遑论系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鲜有直接经验性活动和培养科学程序能力

  当前,绝大多数幼儿园老师都是把现成的教具(或玩具)投放于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教具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美其名曰“做中学”。也有不少老师在活动中演示相关的材料,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来获得知识和经验,这种做法笔者称之为“看中学”。其实幼儿科学教育最终的途径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尝试、思考、制作、拆卸等亲身实践,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

  4. 缺乏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

  不墨守陈规、破除思维定势、敢于创新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一个纸杯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段棉线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根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根棉签可以用来做什么?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背后的启示。我们以主题为核心可以延伸出系列科学活动;同样,我们以材料为核心,也可以生成许多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同一主题的,也有可能包含着千差万别的科学原理。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这五项运动能使宝宝更聪明

妈妈必知!“右脑开发”四大误区

妈妈,请学会接受宝宝的爱

70后-00后的幼儿园岁月:不同的记忆,同样的雷人!

延迟5分钟接宝宝放学,宝宝更有安全感

  二、活动过程

  有关“声音”的科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主题,分为探索声音产生的活动和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通过若干次活动进行。因篇幅有限,关于声音产生以及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的各个活动,在此不一一介绍,本文单就《打电话》这一活动来阐明笔者所表述的问题。

  (一)活动过程设计

  1. 倾听棉线的声音。在静静的活动室里,教师捏着棉线,手指在棉线上轻轻的滑动,让幼儿听,棉线发出声音了吗?声音大吗?我们怎样能清晰的听到棉线的声音?

  2. 制作传话筒

  (1)教师将准备好的纸杯、棉线、尼龙绳(毛线、电线等)棉签分发给幼儿。考虑到幼儿动手操作材料的特点,建议先提供一种线绳。

  (2)将棉签的棉花头掰掉,留下小木棍。让他们在杯子底部钻一个小洞,把绳子一端从洞中穿过去,穿过去以后,打一个死结(活结更好)绑住棉签的小木棍。

1

本图片来源CFP

  (3)引导关键

  a) 怎样掰断棉签头更省力?简单的感受杠杆和支点的原理运用。

  b) 怎样钻一个小洞?让幼儿学会合理地利用工具。

  c) 怎样又快又好地把绳子从小洞中传过去?一方面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幼儿学会利用工具。

  d) 为什么要绑一根小木棍呢?怎样打结?写到这,笔者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也正是这些感慨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打结,多么普通的一个动作,对于《打电话》这一活动来说,这同样是再也普通不过的环节,可就是这个环节,曾让我组织过的无数次教学活动卡壳,原因只有一个:一个班通常只有少数几个小朋友会打结。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老师能做的就是反复、耐心地教小朋友如何打结,当然,打的是最简单的死结。原因何在?下文再做详细说明。

  3. 做好传话筒以后,让幼儿拉动棉线,看看这次能不能清楚地听到拉绳子的声音呢?声音大吗?为什么会这样?在玩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什么?

  4. 请幼儿两人一组将各自的传话筒连接在一起,打一个结……又是打结。让幼儿彼此“打电话”,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个环节引导的关键是:

  a) 让小朋友预测并比较绳子放松、拉紧时的传音效果;感受并比较绳子拉紧、放松时,绳子振动的情况。

  b)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将各自的传话筒连在一起,自由自在地开一次“电话会议”。

  5. 请小朋友用其它材质的线绳做传话筒,重复打电话的过程,感受并比较不同材质传播声音的质量。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这五项运动能使宝宝更聪明

妈妈必知!“右脑开发”四大误区

妈妈,请学会接受宝宝的爱

70后-00后的幼儿园岁月:不同的记忆,同样的雷人!

延迟5分钟接宝宝放学,宝宝更有安全感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常见的问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与中小学上课不同,在活动过程设计上,不能生硬地将活动划分为原理探究、实验操作、理论讲解等环节。而当今我们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恰恰存在这样的问题。

  1.理论讲解多于实验操作

  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在丰富的材料中,让幼儿通过有效的探究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懂”很多的孩子,可这些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却差得离谱。就拿我们身边的不少高材生来说吧,他们的理论修养绝对称得上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可再看看他们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实在是惨不忍睹!

1

本图片来源CFP

  2. 经验讨论多于亲自动手

  现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多以讲述为主,或者是大量的讨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即使让幼儿操作,也大多是老师示范、幼儿照做,或者操作老师准备好的成品材料。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几个主要原因是:

  (1)“缺乏”材料。在这里,“缺乏”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包含两方面的情况,其一是因为贫困而真的“缺乏”高级的材料;其二是不懂得利用材料而造成了材料“缺乏”的假象。其实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教育的机会和材料也随处可见,关键是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想想古代世界科学的辉煌,我们还会认为缺乏材料找借口吗?

  (2)怕出危险。幼儿园最看重的是活动的“安全性”,老师生怕在让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少让幼儿动手,听老师讲,同样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相比较动手摆弄材料和工具,那多“安全”啊!

  (3)不相信幼儿能做到,更不相信幼儿能做好。让幼儿自己钻孔、穿绳、打结、绑小木棍等等,是一个需要有足够耐心并且相对耗费时间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会碰到不少困难,许多老师会认为既然幼儿做不了,干脆就不让幼儿做了。做一个简单的传话筒尚且如此,更遑论其它光学、电学类相对复杂的玩具了。

  (4)怕麻烦。像《打电话》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很普通、很常见,成本也不高,可真让老师自己去准备所有材料,不知道会有多少会尽心去做。此外,让每个孩子都亲自操作,想想组织的过程,不知该有多乱、多麻烦啊!

  (5)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培养。说这话,可能会招来老师们一通狠批。可是回过头再去看看上文提到的“打结”问题,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呢?现在不少幼儿园为了办出园本特色,这厢推出某某语言特色,那厢推出某某艺术特色;这家打某意大利课程品牌,那家推某美国课程品牌,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可是,不知道能有多少老师会静下心来,耐心地教孩子们折折纸、缝缝衣服缝缝扣;耐心地教孩子们使用生活中常用的工具;耐心地教孩子们打一个结,打死结、打活结,打漂亮的蝴蝶结。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这五项运动能使宝宝更聪明

妈妈必知!“右脑开发”四大误区

妈妈,请学会接受宝宝的爱

70后-00后的幼儿园岁月:不同的记忆,同样的雷人!

延迟5分钟接宝宝放学,宝宝更有安全感

  3. 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

  五年来,笔者给不少幼儿园老师、甚至是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上过幼儿自然科学课,教老师们做过不少科学实验和玩教具,让我倍感惊讶的是我竟然觉得许多老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如我见到的那些幼儿园孩子。展望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前景,核心便在于教师教育,而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4. 引导语设计不够巧妙,缺乏启发性、开放性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组织和引导,而组织和引导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一个会写活动设计方案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活动组织者。我们常提倡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主动去探究,那么开放性的话题设计、启发式的提问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

本图片来源CFP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是检讨、批评和自我批评,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的总结,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实际上完美的教学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自己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会失误,更不应该对过往的失误深陷自责中不能自拔。

  笔者见过不少由幼儿园教学主任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我听到的多是挑刺、批评、指责,鲜有和颜悦色、真心诚意的建议和帮助。喜欢听好话这是人的天性,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自己不断的总结、反思、改善、进步以外,也需要外界的表扬、鼓励、支持和帮助。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笔者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反思方面除了不断改进自己的活动设计、材料设计以外,还在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更有效的一种做法是,我经常把活动过程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再仔细、反复地看,或者和老师们一起,就活动的细节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以此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和进步。

  本文材料由师恩教育提供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这五项运动能使宝宝更聪明

妈妈必知!“右脑开发”四大误区

妈妈,请学会接受宝宝的爱

70后-00后的幼儿园岁月:不同的记忆,同样的雷人!

延迟5分钟接宝宝放学,宝宝更有安全感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