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乱上 昂贵全托有四宗罪

2014-08-19 10:05:40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案例四 全托,让宝宝变成情感“铁甲人”

  主要表现:行为刻板、偏执、恃强凌弱,少情感变通,亲情淡漠

  发生时段:入园中后期

  芒芒今年5岁,不过,她的园龄却已经2年了。

  芒芒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本来不想让芒芒进寄宿制幼儿园,因为“全托”的费用很高。不过,由于几个亲戚的孩子都是“全托”,芒芒的父母觉得,自己的面子事小,不能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起码也不能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头,所以,省吃俭用地把孩子送到本市最贵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

离入园2周 宝宝还不会独立如厕

图片来源于华盖

  开始也没觉得怎么样,放假时接芒芒回来,芒芒背唐诗,整理自己的衣物,表现得还是蛮大方、得体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芒芒的父母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根本没有亲情的概念,对父母的态度非常生硬。

  有两件事,芒芒的父母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芒芒的小姨带着孩子来家里玩。两家大人在一起聊些家常,小姨家那比芒芒小一岁半的小弟弟,完全交给了芒芒。刚开始,两个孩子还玩得挺好。不过,不大一会儿,小弟弟就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两家父母忙跑过去,发现芒芒正板着脸,手里拿着小弟弟的棒棒糖。

  “为什么抢弟弟的糖?”芒芒爸问她,“你要爱护小弟弟。”

  “我的糖!”芒芒针锋相对,“我要吃糖,他不是我家人,让他走!”

  “这糖是小弟弟自己带过来的,”爸爸抢过她手里的糖,“怎么会是你的?”

  最后,小姨息事宁人地把棒棒糖送给了芒芒。芒芒马上躲到角落里,满足地捏着棒棒糖,看起了电视。她并没有吃,不过,她却要求小弟弟看也不能看棒棒糖,因为那是她的。

  另外一件事是,妈妈在做饭时,手被刀划伤了。爸爸让芒芒为妈妈找“创可贴”。芒芒当时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坐在那里一动也没动。后来,爸爸因为急着找“创可贴”,不小心踩到了芒芒的书,芒芒急得狠狠地踢了爸爸一脚……

  芒芒爸看着一脸冷漠的芒芒,愣住了:这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么?

  事件分析:孩子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孩子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孩子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孩子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孩子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解决对策:父母再忙也应保持与孩子交流 ,防止孩子容易对照顾自己的人产生一种依恋的情感,从而造成感情偏离,反倒对父母的感情淡薄疏远。在休息日节假日,父母要亲自照料“全托”孩子的饮食起居,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要,带领他们出去接触大自然,尽情地玩耍,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互动。

  小编总结:

  当然,“全托之罪”并非仅限于以上提到的4宗,“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也难以在各个年龄段体现出来。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家庭不可替代,亲子关系不容忽视。作为人,情感与生俱来,是一切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面对“全托”,家长们真的需要擦亮眼睛,不要把孩子作为筹码,推向难以设想的、疯狂旋转的罗盘赌。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