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孩子的成长》道不同,无予为谋

2013-06-04 10:38:44出处: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作为薛涌的超级粉丝,我看他的每一本书,都会因为他的话说到我心里而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时时令我会意而乐,处处发现不谋而合之词。

  举一个最简单浅显的例子:薛涌的女儿上三年级学习历史时,老师要求孩子们找资料研究各自分配的历史人物,把研究结果写成讲稿,以第一人称向全班同学介绍该人物,薛涌的女儿扮演的是华盛顿夫人。我想起儿子上三年级时,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凑巧的是,当时他挑选扮演的是华盛顿,他看了相关的传记,挑选出他认为值得一提的事件和品性来撰写讲稿,我则是他的造型助理,买了假发套,借给他服装,帮助他装扮好,并进班观摩拍照。(女儿正在上四年级,古代神话板块的汇报展示也与此异曲同工。)

  有趣的是,当时儿子班里有些家长,极力反对老师布置的这份作业,托词东方传统不允许孩子扮演已经去世的人物,禁止孩子参加展示。班主任是一位美国老师,还特意惴惴地问我,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传统?其实这些家长反对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她们认为完成这样的作业是浪费时间,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和薛涌则不约而同十分看重这样的家庭作业,并鼎力帮助孩子圆满地完成。基于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人们衡量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标准也大相径庭。我们甘之如饴的,在其他人眼里,或许就是不屑一顾的垃圾。

  可怜我们大多数人出身应试教育,惯性思维要求凡事须有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个人的言论,要求其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万一不幸找到一两处不那么顺眼的地方,立刻给予全盘否定。

  事实上,这世间万物,极少标准答案,儿童教育最能体现这个特色。不要因为小巫推荐薛涌的书,就认为小巫百分之一百地赞同薛涌所有的教育手段;也不要因为小巫的书和薛涌的书有一些相左之处,就疑惑小巫为什么推荐薛涌。这都是应试教育的余毒在影响我们的判断。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