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这么大了,你的上岗证补了吗?

2009-12-01 09:21:14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43

 “没有驾驶证的司机是肯定不可以上路的;没有使用说明书的电脑也一定不会出售的。可是有一个职业却始终没有上岗证,那就是父母,有一样产品也始终没有说明书,那就是孩子。”周煊老师在她的书《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的序言中的这句话,让人印象太深刻了。

  是啊,一对没有合格证的父母教育一个没有说明书的孩子,情况是多么捉摸不定,前面的路多么让人迷茫,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周老师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觉得孩子出现了问题,就带着孩子来进行咨询,希望能够让孩子有所改变,而实际上呢,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出问题的,正是父母自身!

  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才有了《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这本书的出版,周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经过怎么样的锤炼,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必出现不应有的荆棘。通读此书之后,禁不住感叹,原来父母,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但是也不免产生一丝疑虑,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能够过得了书中的12关?做到了书中的要求,是否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带着疑问,笔者有机会采访了周老师,整合了自己对全书的理解,也请她一关一关地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

  第一关——整合自己的角色

  理解:无论是一个大人,还是一个孩子,必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的需求等等,因此,一个希望满足孩子需求的父母,必然需要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有时需要是父母、有时是老师、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学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角色,这能起到非常奇妙的作用!

  疑问:看到了书中的举例,笔者感觉能够同时承担这些角色的父母实在是太棒了,这真的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父母,老师,朋友,学生,要整合这四种角色,对于普通的父母来说,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呢?为什么首先的一关,就会有很多父母过不去呢?

  解答:其实不止是四种,我只是在书中介绍了四种。这种角色设置完全是按照孩子的心理需求来设置的,这个必须是由身边最亲近的人去满足的,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那积累下来,孩子心理就会有问题。

  这一关最大的难点在于家长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变成什么角色,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溺爱,而是一个能够进行冷静分析并进行开导的角色。

  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去看一些心理咨询的书,学习父母指导课程,孩子挨批的时候,考试失败,挨打的时候,这些最重要的节点,父母必须做一大批这样的填空题之后,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因此,父母需要了解的是:第一,理解父母需要扮演很多种角色。第二,知道什么时候扮演什么角色。第三,学习怎么更好的做好这个角色。

本文导航
第1页:整合自己的角色
第2页: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3页: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4页:好习惯是这样练成的
第5页:成为合格的父母
第6页:周煊老师个人简介 
 

  周煊专访

早教主编amy采访心理咨询师周煊老师

    第二关——孩子的生命状态

  理解:如果让你对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评价,很多家长都会从孩子的学习、习惯、个性、情绪等方面进行评价,其实对孩子全面的了解需要更多的分类,比如身体、智力、情商、个性、能力、兴趣等等,而不管是在那个类别上,孩子都可能会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积极地,正面的,或者是消极的,负面的,其实孩子的生命状态可以分为发啦和趴啦两种,生命状态的不同会直接体现为孩子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如果孩子表现出发啦状态的方面多的话,那说明这个孩子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得很好。

  疑问:既然要了解孩子在这么多方面是出于什么状态,那是否需要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标准,比如目前市面上很多的儿童测评系统?

  回答:父母不是搞科研,并不需要准确地了解孩子某方面是多少分,98分和97分并没有什么区别,只需要在某方面有上中下的分类,了解孩子处于哪个级别就可以了。市面上的测评系统,也只能是针对某些人,而且比较适用于评价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指标,并不能够被普通家庭在家里广泛使用,而且孩子的生命状态是随时都有变化的,昨天状态不好,今天状态又非常好,家长是无法根据一套题来掌握孩子的变化的,所以还是家长的感觉最重要。

  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中,会让家长画孩子的生命之树,孩子的身体、智力、情商、能力、习惯、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会表现为树的叶子、枝条、花儿、果实、色彩、形状的不同,当家长完整地画出这棵生命之树的时候,孩子的生命状态就很清晰地展示出来了。

  第三关——检查你的教养方式

  理解: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不足以外,他们的生命状态几乎是相似的。但是经过若干年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之后,他们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生命状态往不同的方向发展呢?其实这正取决于你使用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分为好多种,比如指责型、攀比型、威胁型、怀疑型、惩罚型、溺爱型、娇惯型,这些教养方式都常常让孩子感到不舒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不了解孩子的需要,随意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绝对行不通的,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切切实实的好方法,学会好的教养方式?

  疑问:好的教养方式需要符合很多种标准,民主的,慈爱的,理解的,宽容的,正面的,有效的,这些标准是不是都必须满足到,才算是实现了好的教养方式,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否太难达到了?

  回答:民主的,慈爱的,理解的,宽容的,正面的,有效的,这其实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各种元素,满足越多元素当然教养方式越好,但其实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心中要有真正的爱,而其他元素都是爱的分支,所以家长对于这些元素,不需要一个个是严格比对,只要心里有杆秤,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的方式就可以了。

本文导航
第1页:整合自己的角色
第2页: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3页: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4页:好习惯是这样练成的
第5页:成为合格的父母
第6页:周煊老师个人简介 
 

  第四关——舞动信念的魔棒

  理解:“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让一个家长说他孩子哪些地方不行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实际上,信念具有超乎想象的力量,每个孩子的"不行"都可以转变为"很行",这取决于家长是否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并且这种信心,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外在的途径表达出来,比如你的语言、表情、动作、神态、身影等等。要善于舞动你手里的魔棒,相信它们会产生神奇的魔力。

  疑问:总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很行,这会不会让家长走入误区,夸大事实,错过对孩子教育的好时机?

  回答:这是对信念的一种误解。我的孩子能力很强,学习很棒,我对孩子充满信心,其实是指家长的一种状态,这个信念是埋藏在内心的,当拥有这样的信念时,我浑身散发出来的能量是正面的,但是这个状态是通过动作,眼神、表情等来影响孩子,自然而然透露出来,而不仅仅流于语言上对孩子的表扬。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对家长说,每个父母都要准备一个存折,你的孩子哪方面很行,这些“很行”要植入到你的潜意识中,自己首先要确信无疑的,其实这一关就是家长要把自己搞定,然后再去影响孩子,带动孩子,这个对家长的考验是非常强的,如果你的话语是言不由衷的,那么你的眼神、动作和表情是会出卖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是无法伪装的。

  第五关——用接纳打开孩子的心扉

  理解:“指责,是逆反的开始;接纳,是交流的前提。如果你想打开孩子的心扉,那么,接纳将成为一把金钥匙。”很多家长,在孩子做出某种不好的行为时,不问缘由地大加指责,实际上,在你指责的时候,孩子的心扉已经关闭,问题没有解决,错误的行为仍然会产生,而接纳,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意味着获得了一份理解,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体会对方的感受,这样就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接下来才谈得上改变和解决问题。

  疑问: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这样才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从理论上讲,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家长一味顺从,是否会助长孩子的气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交流的效果,家长是否会有足够的耐心?

  回答:接纳并不是指同意,接纳是前提,是一种理解,这只是沟通的第一步,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认为你是安全的。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孩子把手机扔在地上,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指责,你需要接纳孩子的这种情绪和不开心的状态,但这并不表示同意孩子扔手机的这种做法,第二步就是发表自己的感受,因为要打开别人的心,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手机扔在地上让妈妈很难受”,第三步去找原因,为什么扔手机,当你扔手机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什么,关注发生了什么事情。第四步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是因为爸爸无理地批评了他,他感到很愤怒。那么下次再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经过这四步,就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假设刚开始就大加指责,和孩子之间已经是对立的,就无法再继续下面的交流。

  那么如果父母敞开心扉,但孩子还是不愿意沟通,这个恰恰说明是之前家长没有接纳孩子,已经做错了,使孩子和家长之间已经出现了断裂,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已经不是从接纳开始,而是从弥补之前的错误开始。

本文导航
第1页:整合自己的角色
第2页: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3页: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4页:好习惯是这样练成的
第5页:成为合格的父母
第6页:周煊老师个人简介 
 

 周煊专访

心理咨询师周煊老师

 第六关——好习惯是这样炼成的

  理解: 有人说,习惯是一个人的第二个上帝。好习惯自然是越早培养越好。不过不同的习惯,也有其形成的敏感期,在0-6岁之间,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习惯形成的敏感期,比如语言,动作,规范等,因此家长一定要掌握这些敏感期,在适合的时间培养好的习惯!

  疑问:如何养成好习惯,这个话题对于家长来说,非常现实也很实用,您觉得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最需要掌握的是什么?

  回答: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前提是家长必须很好的了解各种习惯的敏感期是什么时候,到了某种习惯的敏感期,家长就需要做到很好的配合,而不是干扰,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说养成好习惯,这个时候孩子好像一张白纸,第一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给孩子提出要求,模仿,是培养好习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了,那么就必须立刻表扬他,这就是第二步的强化,这种强化要坚持21天,一个好习惯就养成了,21天是被心理学通过实验公认的。第一步,如果孩子没有完全按照家长的要求做到,仍然需要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这样慢慢让孩子掌握,而一般家长刚好相反,往往是孩子做到的时候不表扬,没做到的时候就批评,这就是负面强化了,负面强化容易产生坏习惯,这个时候,家长矫正一个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就需要用6-8个月的时间了。如果再要从坏习惯纠正到好习惯,则需要更久的时间,所以还是希望家长在一开始就能够用对方法!

  第七关——鼓励有方、称赞有度

  理解:鼓励和称赞,可以称得上教育孩子的两大法宝。它可以让孩子有自信,有勇气,有创意,让孩子身心更健康,能力更强,几乎没有家长不知道,对孩子要多用鼓励和称赞。但是鼓励不等于称赞,称赞是对某种结果的肯定和赞许,而鼓励则会出现在孩子行动的开始、过程和结束的全程中,鼓励需要多用,称赞,只能用在特定的一些场合。

  疑问:鼓励和称赞,这也是网友们热议的一个话题。鼓励和称赞的区别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对于现在普通家长来说,他们有没有意识到鼓励和称赞的区别?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无意识,会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回答:实际上,现代很多家长都没有分清楚鼓励和称赞,有很多家长欣赏大拇指教育,认为竖起大拇指,就是对孩子的赏识,这其实是对赏识教育的误解。赏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千方百计让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一种快乐的状态。

  称赞适合用在什么时候呢?比如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孩子在习惯上有了进步,这个时候一定要称赞。也就是说在有明确的是非标准的时候用称赞,因为称赞受限于父母的价值观,如果父母不对,那么对孩子的引导完全畸形。因此在一些没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家长尽量少用称赞,而是用鼓励。

  人是唯一靠鼓励活下去的动物,对孩子的鼓励越多越好,在培养孩子坚强、坚定的性格时,在孩子进行创造时等等,这些需要孩子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这时候应该用鼓励,让他自己去整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灌输父母的价值观。

本文导航
第1页:整合自己的角色
第2页: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3页: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4页:好习惯是这样练成的
第5页:成为合格的父母
第6页:周煊老师个人简介 
 

7

周煊老师在做培训

  第八关——和孩子一起玩转智力魔方,第九关——和孩子一起做情商训练

  理解:在过了第七关之后,基本上和孩子之间的负面问题已经解决,进入第八关,就是提升的阶段了?第八关是关于孩子智力的培养,第九关是孩子情商的培养,智力是家长们普遍认为的早期教育的内容,当然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和很多方法,情商也日益被家长们所认同,那么笔者在这里直接发问,周老师的这本书中,其实提到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包括前面讲到的习惯,这里的智商,情商,还包括后面讲到的爱的储备,您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哪一个更重要,这几个因素应该各自占什么样的比重?

  回答:对,其实在我的书中,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四个,如果一定要给他们排个位置的话,那他们的重要性应该是爱的储备,情商 ,智商,习惯。爱的储备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那么其他任何一方面都是枉然,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情商能力决定了孩子成人后的心态,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是更好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更多的好习惯!

     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理解:第十关是发挥文字的神奇魔力,第十一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第十二关讲在潜意识里坚定“合格父母”的信念,这三关其实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讲述如何能够和孩子实现更好的沟通,培养更好的亲子关系,依笔者来看,如果能够过了前面那些关,其实已经是非常棒的父母了 ,应该算是合格了吧?

  回答:本书设置的这十二关,确实是环环相扣,如果没有前面的作为基础,后面做的也会不到位,我在上培训课的时候,会为学生准备一张毕业证书,如果她哪一节没来上课,那是拿不到毕业证的,不过其实这些关各自也都是相同的,比如说都是以爱作为前提,如果你能够做到真正的爱孩子,真正理解孩子,再加上勤奋的学习,相信一定能够成为一为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本文导航
第1页:整合自己的角色
第2页: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3页: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4页:好习惯是这样练成的
第5页:成为合格的父母
第6页:周煊老师个人简介 
 

6

同事们在听周煊老师培训

  后记:

  第一眼看到周老师,就觉得她神采奕奕,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知性的女性才有的魅力,周老师的职业经历非常丰富,大部分都和教育相关,目前作为一名高级心理咨询师,仍然接触着很多家长和孩子,儿童教育真的是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处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是处理家庭内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也祝愿每个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都能够成为一位心理大师,都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采访结束之后,周老师还为太平洋网络公司的年轻父母员工做了一个亲子培训,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两三岁左右,也有准妈妈,未来的准妈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在和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担心,周老师一一做了记录,并且在培训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孩子不听话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要让孩子从不听话转变到听话,家长需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和沟通方式┄┄
 

  周煊老师个人简介:

  国际NLP高级执行师、美国催眠师协会(ABH)认证催眠师、国家级认证心理咨询师、灵性成长学高级咨询师、NLP培训师、亲子教育专家。《爱我》、《中国心理咨询网》、《温州都市报》、《温州了望》等多家媒体心理栏目特约作者。是中国心理咨询网优秀心理咨询师、全国心灵咨询名师联盟秘书长,中国爱心世纪教育网教育专家和爱心使者,成立了全国首家NLP灵性成长俱乐部。

  曾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温州商报记者、地产部主任、紫竹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现任上海朗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教育总监、培训师。

  从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到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再到一名心理咨询师,然后成为灵性成长学的心灵治疗师和培训导师,在职业生涯的不断历练、充实和深化的过程中,对个人的成长、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主讲的《快乐工作享受工作》、《NLP帮你实现快乐成功的人生》、《给心灵一缕阳光》《解读人生成功快乐的密码》、《好家长成就好孩子》、《唤醒沉睡的心灵》、《情绪管理工作坊》、《因为懂得,所以幸福》、《灵性觉醒工作坊》等等系列课程,正通过全国巡回演讲服务于众多的企业和家庭。为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河南、山东、温州、宁波、金华、湖北等地的企业家做过灵性成长学讲座。担任北京四中网校、广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温州消防支队、温州21世纪中学、意迈达鞋业、华都鞋业等众多企业的心理培训顾问。

  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经验,运用NLP灵性成长学技术帮助很多求助者获得彻底的改变。参与组织“阳光天使”队前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为数千名受灾的人群提供灾后心灵援助。

  愿意用毕生的精力去关注每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健康成长。也愿意把爱献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长和孩子。

  著述有《好家长成就好孩子》、《生命之泉》、《12堂课教出优秀的孩子》(台湾)等。

本文导航
第1页:整合自己的角色
第2页: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3页: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4页:好习惯是这样练成的
第5页:成为合格的父母
第6页:周煊老师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