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则养育》理解孩子,肯定孩子

2012-12-19 18:15:25出处: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我认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名叫卡莉。卡莉性格温柔,富有爱心,一双清澈闪烁的眼睛尤其惹人怜爱。虽然她有点儿任性,但我们一家人还是立刻喜欢上了这个纯真可人的小姑娘。

  我记得卡莉小时候笑起来特别讨人喜欢,卡莉也很享受别人对她的喜爱。在我的印象中,小卡莉一直待人亲热,很有礼貌,随时愿意帮助别人,希望自己能让别人感到快乐。可是,卡莉10 岁的时候,我们又一次见到了这个小姑娘,她却完全变了样子。卡莉变得不喜欢和人接触了。在人群中,卡莉总像是不希望别人看到她似的,好像恨不得自己是个隐形人。虽然我能感觉到,卡莉仍然有和人交流的意愿,但她甚至不能直视别人的眼睛。因为从小认识她,我们知道卡莉天性和善可人,所以尽管她变了,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对待她。渐渐地,卡莉和我们混熟了,也开始回应我们。因为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卡莉觉得自己被接纳了,所以她不像在公共场合那么胆怯怕生,而是多少展现出了真实的自我。即便如此,她和当初那个活泼可人的小姑娘已经判若两人了。

  卡莉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她的妈妈造成的。卡莉的妈妈夏洛特是个很好的女人,但问题是,夏洛特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女儿。

  是的,这位母亲一点儿都不 “了解”自己的女儿。

  夏洛特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完全凭自己的想象,设定出一些预期和假设,然后画出种种条条框框,硬把孩子塞进这些条条框框里。在卡莉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夏洛特总是抱怨女儿是个 “难搞”的小孩。夏洛特不知道,其实问题根本不在女儿身上,她觉得女儿 “难搞”,是因为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女儿的个性和特质。

  因为童年时期母亲的误解和不适当的教育,少年卡莉的路走得很不轻松。我知道,卡莉其实仍是小时候那个惹人怜爱的小天使,只是她如今不得已而作出了这些自我封闭的选择,她身边的人们也因此不得不面对深深的伤痛,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卡莉从来未被了解过。她的亲生母亲,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过自己的女儿。

  卡莉是个好孩子,不幸的是,卡莉的妈妈不允许女儿成为上帝要她成为的那个人,这便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真是个好孩子!”或者 “某某家有这么好的孩子真是做父母的福气啊!”。但是,到底什么是好孩子?你知道好孩子的确切定义吗?怎么看出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还有,最最重要的问题,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好孩子呢?

  大部分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还不坏,但却又说不清到底怎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不过几乎每个妈妈都能立刻告诉你,怎样算是坏孩子,或者哪些行为是好孩子不该有的。如果你问妈妈们,她们大概会说:“嗯,好孩子绝对不会……”注意到了吗?大部分人只能说出孩子负面的、不好的行为,这说明孩子负面的行为恰恰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

  也就是说,好孩子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们 “好”的表现。好孩子的妈妈对有这样的孩子是感激的,但孩子日复一日的 “好表现”多多少少已被母亲当作理所当然了。只有当好孩子突然表现不好了,或是犯错误了,妈妈才把注意力转向这个孩子,对他进行批评和训斥。好孩子通常守规矩,很有合作精神,因而成为父母的骄傲,可他们却只有在偶尔犯错,被父母批评训斥的时候,才能获得父母的注意力。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好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并不“好”。不是说他们有什么生理上的不适,而是他们在心理上、灵魂上不能悦纳自己。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好孩子应该是富有自信的,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和大多数人想的相反,很多好孩子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很多方面都感到拿不准。这样的孩子往往外表看来品行优良,没什么缺点,但他们灵魂的深处却总在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好吗?这些好孩子知道,如果他们听父母的话,就可以取悦父母。为此他们循规蹈矩,从来不制造麻烦。但好孩子的父母常常没有充分地表达对孩子的赞许和肯定,也没有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并不是因为你表现好才爱你。很多母亲觉得,孩子懂事听话就说明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很遗憾,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而且这种误解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最糟糕的是,你错过了帮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健康的价值观的宝贵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母亲错误地以为孩子已经有了自尊和自信,也有了合适的价值观,那么她自然就不会再想办法去帮孩子建立这些品质。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