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何时适合接触互联网?

2007-12-27 09:28:39出处:pckids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孩子何时适合接触互联网?

  一、你愿意被曝光吗?
 
  “在网络上被曝光并遭嘲笑,无论对一个成年人或是儿童,都是羞辱而恐惧的经历。
 
  21世纪是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网络科技的普遍运用。如今,网络已经不再只是大人们的天下,儿童也成为互联网用户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有调查显示,我国8400万网民中,未成年人就有1660万,占到19%,其中244万未成年人上网成瘾。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八区未成年人在寒、暑假中平均每天上网3.02小时,平时放学后会有平均每天1.38小时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儿童如此高频率长时间的接触网络,也促使着大人们不得不关注网络环境净化问题。
 
  互联网是个大熔炉,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暴力、色情种种消极因素尤其是网络情色文化的流行,已经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也让儿童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扰。儿童正在成为某些心怀鬼胎的人们的利用工具,成为网络不良信息制造者的“最爱”。
 
  各类千奇百怪的儿童在网络上曝光,“儿童版《色戒》”,“让父母发疯的孩子”等等,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儿童色情网站。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完善,人格尚未健全,模仿力又很强,现实与虚拟空间的重叠会导致他们用不正确的是非观来判断事物,最终对少年儿童的人格、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所以,帮助儿童应对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远离互联网的侵害,正确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家长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如何教导孩子使用网络?

  1、消极应对不如积极引导

首选家长应该明确,互联网是孩子将来必须使用的工具。这是科技发展所必须的。就如上个世纪电视的普及一样,网络普及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你愿意将来还是对网络一无所知吗?在学校,在工作中,别人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二我们的孩子对网络一无所知,无从下手?所以,与其让孩子远离网络,不如积极教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

  2、情感引导,不可溺爱不可打骂
  
  为了避免孩子收到网络消极信息的影响,很多家长采取了强制隔离互联网的方式。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XX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上网将其关在家长,或者对其随意打骂,言辞颇为激烈,其实这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网络的消极因素在儿童文化中日益盛行时,“中国戒网第一人”陶宏开就提出:教育孩子要从点滴入手,从情感入手,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责任,而不能纵容他们、溺爱他们,更不能打骂。只要父母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孩子就会理解父母,就会接受父母的教导和劝诫。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小章也表示,父母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不是,也不用太过担心,更要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


  3、家长主动学习网络,做孩子的“过滤器”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本杰明—哈勃特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网络处处是陷阱,为此家长需要擦亮眼睛,加强预防措施。为此,他提出了“网络安全101招”,指导家长如何保护孩子不受网络陷阱的危害。
 
  提早预防为主 家长要熟悉网络
 
  哈勃特指出,“重要的是要提早着手。现在,孩子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所以,越早向孩子灌输网络安全知识,其安全意识就越牢固。”
 
  哈勃特还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方法:
 
  首先,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了解电脑和网络。例如要明白一些网络聊天的常用术语。
 
  其次,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的卧室里,电脑应该放在居家时家长常常经过的地方,以便于随时检查孩子上网的情况。
 
  利用监测软件 与孩子建立信任
 
  根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美国家庭使用网络过滤软件来防止孩子接触到可能存在危害的网络内容。
 
  哈勃特指出,家长除了要知道这些软件如何工作外,还要了解其作用以及局限。比如,这些软件能够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登陆站点以及通信方式,但有时也会屏蔽孩子用于学习的网站。
 
  哈勃特建议家长使用监测软件来记录孩子的键盘操作,但之前要先与孩子进行交流,“要让他们明白监测的原因,让他们明白这么做确实是在保护他们”。
 
  另外,要试着和孩子建立信任,这样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会向家长寻求帮助。切忌在出现问题时对孩子发火,那样的话,以后再有问题发生时,孩子就不会相信家长了。
 
  4、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由于我们根本不可能让网络消失,也根本不可能让网络不产生任何负面消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武装孩子,为孩子们搭建起一道牢固的心灵防线。具体而言,就是应该在中小学校大力普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授课和家庭辅助的方式,在孩子们接触网络的同时,就学会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接受模式,不盲目听信网络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另外,要客观认识网络,将其视为一种便利生活和掌握新知的工具,而不是玩具,不是交往的对象,更不是世界的缩影和生活的全部。让网络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网络所左右。  
目前,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此项教育已经正式纳入正规课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结合国情,也开始参与到这场教育热潮中来。

本文为太平洋亲子网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