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如何因势利导

2011-09-26 18:37:28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每个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境遇: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听家长的劝告。这时,做父母的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呢?

  心理学家认为,实际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为的必然模式,也没有所谓的“逆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感受性比较敏感,往往很小的刺激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不仅如此,他们常常感情用事,思想简单,因而就容易与社会遭德、行为规范、成人的要求形成一种对抗,这种对抗在行为和自我意识方面表现为他们对评价和承认的要求非常强烈,对压抑自己行为和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事难以忍受。当自主行为被阻碍时就容易发怒,当被不安的情绪笼罩时就容易产生恐惧。

  孩子在家里出现逆反心理,常常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适当造成的,这说明还有许多家长缺乏儿童心理知识,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心理学家们认为:只要父母指导得法,孩子的反抗情绪会逐渐减弱或消失。下面是专家们的一些有益的建议,家长们不妨试试。

  一、不要抱有成见。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要知道,父母反应越激烈、越过火,孩子就越会坚持己见,甚至难免会发生一场大冲突,其结果是两代人之间感情变得冷淡,孩子学会说谎、逃学、蛮横无理等。

  信任孩子能处理好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尊重其自决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使孩子长大后意志坚强,有主见,勇于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因此,当孩子遇到挫折,出现差错时,要谅解他,不要过多责怪,避免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家长应该做的是怎样帮助孩子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增长他的气。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合要求,要细致耐心地向他讲明道理,并设法转移其注意力。既使是有必要对孩子的言语行为进行干预,也要采取顺应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受到直接的干预和压抑。

  二、保持作为家长的地位。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但这种友谊不应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然应该是一名船长,休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向的仍是你。

  家长可分为三种类型:放纵型、专制型和权威型。一个13岁孩子要参加母亲的同事的婚礼晚宴,放纵型的家长会说:“好吧,但不要待得太晚。”这类家长要么对孩子漠不关心,要么平时就迁就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取悦他。而一位专制型家长的态度则是:“不行,你还太小,晚上要按时睡觉,不能参加这种活动。”这类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得太死,事无巨细,全由家长说了算。权威型的家长考虑孩子的意见后决定:“你知道我们周末的作息安排吗?我们是10点钟熄灯睡觉,如果你能保证去后礼貌待人接物,守规矩,并能按时赶回家休息,就可以去参加这个喜庆的宴会。”

  以上三种类型的家长,孩子们肯定喜欢权威型的家长,因为他们给孩子以负责任的自由,同时又不超出纪律约束的范围。这样的家长无疑对孩子的影响比其他两类家长都大。

  三、不要盲目责怪孩子。孩子的逆反行为有时看来是针对父母来的,但实际上也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回族小朋友珊珊,每天早晨都要随父母做弥撒。一天,珊珊没有起床做弥撒,爸爸很生气,责怪她抵制宗教信仰。其实,珊珊是因为前一天在学校参加植树劳动太疲倦了。

  四、把握重要问题。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指手划脚,这只能使孩子们反感。一位权威型家长说得好:女儿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爱好什么体育活动,这都用不着我去管,应该由她自己选择决定,但如果她过早地迷上化妆,或是利用过多的学习时间去打球,游泳,我就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去进行干预了。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