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行为知多少

2010-01-14 00:00:00出处:摇篮网作者:佚名

标签: 0-3岁 哭闹 行为
我要分享

  争吵

  争吵在幼儿之间可谓“家常便饭”。假如你的孩子正在和其他孩子“舌战”,你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鼓励。因为争吵是一种语言竞争,为取胜必须选择最流畅、最有逻辑性、最简炼、最有说服力的语言驳斥对方,故要求具备有较高的运用语言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巧。争吵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与训练的良机。

  同时,争吵过程中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潮,可促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思考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有益于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不过,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应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并努力挖掘深度和开拓广度,摒弃那些无聊或不健康的话题;在方法上要以科学与文明为基本原则,教会他们使用优美健康的语言,培养他们表达准确性与流畅性,切忌动用粗话、脏话或野蛮行为。

  最后要强调一点,争吵结束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消除隔阂、相互谅解的机会,以增强团结。

  害羞

  害羞,通常被视为一种不良个性,但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却发现:害羞者的神经系统天生较发达,智商较高。在社会交往中,害羞者由于自我意识强烈,变得更为敏感和机警,一遇到陌生人,便心跳加速,脸红耳热,手足无措。

  生活中也不难看到,害羞者多较精明,勤于思考,富于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承受能力也较强,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害羞性格的消极一面也不可忽视,如不善辞令、临阵胆怯退缩等。但只要引导孩子积极投入社会交往,广交朋友,则消极一面可逐渐减轻或消失,父母不必为此忧虑。

  “破坏”行为

  给幼儿一本画册,他会一页一页地撕破,给他一件玩具,他玩一阵便将其拆开或砸坏,颇令父母苦恼。

  其实,这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表现。求知欲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幼儿由于智力和语言表达受限,只好采取另一种方式去探索与认识事物,这就是他们“破坏”行为的缘由。

  幼儿对物体进行摔、撕、砸等破坏行为的心理动机,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小手揭开陌生事物之迷,或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因此,父母应尽量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活动,主动帮助孩子满足其求知欲望。比如,买回一个新玩具,可先拆开让孩子观看,同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智力,也可以减少“破坏事件”的发生。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