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太早易成“大舌头”

2008-11-19 06:16:01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把“老师”叫“老希”,“葡萄干”说成“帕塌干”……3岁半的上海男孩童童说出的话,别人怎么也听不懂。日前,童童的妈妈带孩子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才知道孩子是由于外语学习过早、过多,导致了现在的“大舌头”。

浅谈环境如何增进幼儿智商

  童童的父亲,美式英语讲得非常好,母亲也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语。童童刚出生,父母就想出一个自认为很“高明”的招儿:从孩子学语言开始,由爸爸对他讲英语,妈妈讲日语,爷爷奶奶与孩子讲汉语,“三管齐下”对孩子语言进行培训。

  刚开始,童童的确掌握了不少外语词汇,给客人表演时,一口气能说出3种语言,客人惊讶,家长得意。但时间一长,却出了问题:他经常会把英语、日语和汉语混在一起,结果什么都不对,讲汉语时,也拖长发音发出一个外语的腔。到后来,童童的话除了父母能猜得出意思以外,别人都听不懂。童童的父母急了,于是加大“教育力度”,频频纠正。没想到,被纠正的多了,童童索性不开口讲话了,而且,看到生人就躲,有什么要求宁可给家人用手比划,也不愿意开口说话。

  难道小孩子学外语,不是越早越好吗?童童是怎样变成“大舌头”的呢?

  任何民族的孩子学习外语,一般都应在掌握好本土语言,有了一定的本土语言基础之后。如果在孩子的本土语言基础还没有打好时,就过早地学习外语,其结果必然是“顾此失彼”,互相混淆和干扰,本土语言学不好,外语也学不好,都成了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幼儿时期就学外语的孩子,虽能说出一些外语,但都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并不真正理解。哪种语言都能说,但哪种语言都不精通,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并无多大好处,也会给人格发展造成人为的障碍。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思维的“外壳”,是一种文化现象。学习语言不仅是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文化,而要学好语言,也必须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不少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那完全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的不正常心态,是招揽生源的无奈之举,并不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的。

  过去,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有许多幼儿园开设英语课。最近,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宣布,为避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育,全面禁止幼儿园教授英语课程,目前台湾最盛行的私立“双语幼儿园”、“全英语幼儿园”将被全面禁止并取缔。

推荐阅读:什么环境有利孩子智力发展    好看的颜色,令孩子更加聪明 
 太平洋亲子网专题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