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不要让孩子失去平衡感

2016-01-04 11:29:19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有些天生有残疾的孩子,如果观察他们家长的教育方法就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下面我们就两个孩子的例子来说明。

  杰克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予他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溺爱,他们的观点就是:我生了这样一个孩子,我一辈子就是亏欠他的,我有多少就给他多少,绝对不能让他受罪。因此当杰克读书到高中毕业时,家长就拒绝让他再受到更多的教育,在社区的报刊亭为他谋了个职位,每天用几分钟就可以走路回家,这样父母可以更好地照顾他,父母一直以来给杰克灌输的观点就是:“你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你的身体情况不如别人,所以你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让自己太累就好。”后来杰克在父母很老的时候还是在父母身边,当然他还拥有属于自己的报刊亭的工作,每天生活得很平静。

  杰森和杰克的身体情况一样,也住在同一个社区,只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完全不一样。他的父母从小就对杰森说:“你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做到的你同样可以做到,只不过你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只要你做到了,就肯定能行。父母可以陪你一时,但不会是一世,以后的路是好是坏全部取决于自己。”于是杰森不管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用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做出了让很多人都惊讶的事业—他成了一位著名画家,并且生活得非常好,还让自己的父母可以安享晚年。

  这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两个孩子的先天条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因为家庭的教育不一样就造成了如此差异巨大的结果,我们可以从这些天生有器官缺陷的儿童身上看到,对人生的价值观有平衡感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一直给他们灌输的是一种积极的观点,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顺利得多。人们很少注意到为什么许多孩子身体的左半部要比右半部发育得更好,我们会发现,左撇子儿童在书写、阅读和绘画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一般在运用手的方面显得笨拙、不够灵活,似乎他们有“两只左手”。这就是灌输给孩子的思想问题,如果我们不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孩子是否为左撇子,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那么左撇子的概念将不会出现。很多孩子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左撇子觉得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也不会出现被嘲笑的现象。

  左撇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对大量左撇子孩子的生活加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首先,这些孩子通常都曾被视为笨拙(在我们这个以右手为主的世界中并不奇怪)。我们只需想象一下,习惯右道行驶的我们在左道行驶的城市(如在英国或阿根廷)试图开车穿越街道时的不知所措,就会想象出左撇子的状况不妙了。左撇子儿童的情况要比这更糟,如果家庭其他所有成员都是右撇子的话。他的左撇子不仅给他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也干扰了家人的生活。当在学校学习写字时,他在这方面的能力要低于平均水平。因为其中的原因并没有被认识到,因此,他在学校会经常受到斥责,得到较低的分数,并经常受到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左撇子儿童只能把这理解为他在某些能力方面不如别人。他会感觉到被歧视,感到自卑或没能力与别人竞争。他在家里同样会因动作慢而受到斥责,这就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我小学三年级的同桌也是一个左撇子,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仅仅为了嘲笑他是个左撇子,就顺带把他那并不好看的字体也嘲笑了一番,还向老师打报告,说他动作太慢耽误整个小组的成绩,请求老师把他调到别的一组。老师也竟然答应了这个要求,现在想 想,自己那时不是个合格的学生,而那位老师也不是位合格的老师。

  很多左撇子儿童、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儿童有时候会一蹶不振,当然了,我们看到许多儿童在类似的情形下放弃了努力。他们不明白自己真实的处境,也没有人向他们解释如何去克服困难,可以想想他们在不平等的对待下心理有多难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许多一流的音乐家、画家和雕塑家中,有很多都是天生的左撇子,并且他们后来通过特殊的训练,都获得了动右手的能力。

  还有一种迷信的观点认为,天生的左撇子通过训练来使用右手就会说话结巴,这个说法太片面了。其实是由于左撇子的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太紧张了,以至丧失了说话的勇气,所以变得结结巴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左撇子和身体有残疾的人往往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和社会地位。这通常是发生在文学和艺术行业,因为这些行业需要的感性成分比较多。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育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时,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就是正常的孩子,培养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的自尊和自信,不要让他们从心理上失去平衡感,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不会迷失自己。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