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从“夜尿”看出了嫉妒

2016-01-04 11:29:13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很多孩子在童年阶段都有尿床的经历,这总被家长训斥,甚至把这个非常没有面子的消息传达给周围的师生和邻居,可是家长却没有想过,有的孩子在晚上会尿床,但是在白天却不会尿湿。如果环境或者家长的态度 突然改变时,孩子的这个坏习惯也会突然消失。可见这不是生理上的原因,应该是心理的阴影导致的。

  但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可能许多家长都想不到,那就是,患有夜尿症的孩子,他们虽然也不喜欢自己的这个毛病,但是他们在内心却希望把这个毛病保持下去。这是因为,孩子在患有夜尿症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家长、亲戚等各种周围环境的关注,让他们有备受重视的感觉。这个时候,有很多夜尿症孩子会不自觉还在夜晚尿床。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这个毛病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大讨论,他就可能不愿意治疗自己的病。对于这类事情,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说过这样的例子:在犯罪分子中,有相当比例是来自那些父母是职业压制犯罪的家庭,像法官、警察等;而教师子女中,不服管教的大有人在;在医生的孩子中,也有很多精神病患者。

  孩子之所以夜尿大多是想引起家人的注意,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个男孩,他表现出的对周围人的对抗和夜尿是同一个性质,都是嫉妒心理所致。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性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孩子的嫉妒是孩子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做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孩子看到他人的某些东西比自己强,或者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孩子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是孩子嫉妒心最常见的表现。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行为,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 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孩子还有一种有趣的嫉妒现象就是: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他们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众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例如,当我们表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可能会说:“他的爸爸不过是一个车夫。”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都很喜欢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孩子的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有着很大区别,成年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孩子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快 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例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孩子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我们要避免孩子极端的嫉妒表现就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多观察他们平时的表现,父母平时应该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看看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嫉妒,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

  和成年人的嫉妒不同的是,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像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

  途径和方法,以便孩子能正确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在避免孩子嫉妒心理的时候,家长自己也要弄清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客观差异性。我们应该把这个观点也告诉给孩子,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的。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博得别人的喝彩。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