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案例6

2014-07-16 18:58:04出处: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案例6 孩子总爱说“妈妈帮我”,不愿意自己去做

  女儿今年5岁,应该已经可以自己换衣服、收拾书包了,却总爱说“妈妈帮我”,甚至连和小朋友出去玩也让我帮她约:“妈妈帮我打电话问一下××。”我担心她是不是依赖心理太强了?

  教育秘诀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随时随地表扬孩子。

  培养自信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的确如这位妈妈所说,如果孩子一直说“妈妈帮我”,会让人非常担心:“孩子怎么依赖心理这么强呢?”这个孩子本来应该会做的事情却总是央求妈妈帮忙,所以,与其说是依赖心理强,不如说过于娇气更恰当。在妈妈看来,可能会觉得“孩子是不是没有安全感?”,但其实,孩子有时是想通过央求说“妈妈帮我”来和妈妈进行交流,或者想让妈妈到自己的身边来,因为孩子觉得,即使自己做了“该做的事”,如果妈妈认为“理所当然”的话,也不会表扬自己。

  但我担心的是,这个孩子不是天生娇气,而有可能是父母的培养方式没能帮她树立自信心。

  我曾遇到过一个学画画的孩子,他也喜欢说“妈妈帮我”。这可能是因为他曾经被朋友笑话说“你画得真难看”,也有可能是因为哥哥姐姐都画得很好,而自己却画得不怎么样,于是便对画画失去了信心。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5岁左右,就已经能看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哥哥姐姐看到这个孩子画的蝴蝶,或许会半开玩笑地说:“画的什么呀?!跟个虫子似的。”有时孩子就是因为这一句话,便再也不想继续画画了。

  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画,会说:“如果不好好画的话,别人会看不懂哟。”然后便让孩子重画。这也是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的一个原因。

  只要用心,表扬孩子的机会就无处不在

  在进行育儿指导的工作中,我恰巧碰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正在画汽车,其中一个孩子画了一辆5个轮子的汽车。这时,他的妈妈说:“不对吧?汽车应该有4个轮子才对。”然后便让孩子用橡皮擦掉一个车轮,或者干脆让孩子重画。

  看到这里,我有些失望,打心眼儿里感到失望。

  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对孩子说:“啊,画的是越野车呀!车轮有1个、2个、3个、4个……第5个轮子是挂在车后面的吧。真厉害,这样就不用担心会爆胎啦!”

  当然,或许孩子画的并不是越野车,但既然孩子如此认真地在画画,你难道不想去表扬孩子吗?其实画得准确与否,有时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里只是举了其中一个例子。在育儿指导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叹息:“这位妈妈,这样做太可惜了!”“啊,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也让人觉得惋惜!”好不容易有这么多表扬孩子的机会摆在面前,妈妈们却完全意识不到。不仅如此,本来明明是“表扬孩子的机会”,有的妈妈却会像刚才画汽车的例子那样,反过来批评孩子。

  学会花样百出地表扬孩子

  如果你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请记住一定要多表扬孩子,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或许有人会问:“我该怎么样去表扬一个没有做好的孩子呢?”这就需要你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

  假如我是40名小学生的班主任,不管担任哪个年级,我都能在一天内用40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扬这40名学生。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种事情我也能做到。”“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但其实真正去表扬学生的时候,可能中途就会词穷。不一会儿便只能说一些可以用来表扬所有学生的话,或者说一些套话,比如“真是个好孩子”“真像一个3年级的大哥哥”等等。

  而换成我的话,我会更加具体地表扬每个学生:“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看到你和××一块儿帮×××捡手绢了呢!”“谢谢你帮老师准备篮子!”“××真是一个发明家,想法很有创意哟!”等等。

  仔细观察孩子,你就能不断找到表扬的机会。当孩子又在做同样的事情时,即使你之前已经表扬过他了,这时也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再次表扬他。比如当看到女儿真真在照顾小狗斯凯时温柔地和它说话,你可以表扬女儿:“斯凯似乎很高兴的样子呢。”等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形时,你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斯凯好像把真真当作自己的妈妈呢。”

  当你想要努力去表扬孩子时,一定能发现孩子身上值得表扬的地方。慢慢地,你表扬孩子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说到这儿,我想你也已经明白了,对父母而言,掌握更多的表扬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表扬他“Good try!”

  我20岁时曾到美国游学过一段时间,当时就住在当地居民家中。现在我有时也会与国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我清楚地认识到,美国人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他们善于表扬别人,让人觉得既嫉妒又羡慕。

  走在路上,素不相识的当地人会夸赞你说“你的帽子真漂亮”“这件夹克真酷”“我非常喜欢你的手表”,等等。他们喜欢赞美别人的着装,甚至会让人怀疑:“这些家伙难道要拦路抢劫不成?”连街上的行人都这样,可想而知,父母表扬孩子的次数和表达方式的丰富程度也都是很多国家所无法企及的。单是美国家庭剧和电影中的台词,就足以让人体会到美国赞美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种姿态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假设在篮球比赛中孩子想要投一个三分球。如果球进了,我想谁都知道该怎样去表扬这个孩子。我们现在假设球没进,这时,美国的父母绝不会说“啊,太遗憾了!”,或者“哎呀,就差那么一点点”。

  他们会说“Good try(很好的尝试)!”来表扬孩子勇于挑战的精神。我特别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多学习一下这种做法。

  如果孩子失败时,父母也能表扬孩子“Nice challenge(不错的挑战)!”,那么就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我想大部分美国人都会喜欢善于表扬别人的自己吧。能够表扬别人的人,会给人一种豁达、乐观的感觉,这应该是每个美国人心中的理想形象。

  与此相反,大部分人都没有将此作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如果孩子做了错事,而父母没有批评孩子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家教不严”,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存在,才使得很多人被“严加管教”的观念所束缚。

  但近年来,这种观念已逐渐消失,年轻一代也已经为人父母或者祖父母。他们认为“严加管教的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并盲目地以为,包容孩子的一切、与孩子产生共鸣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有的父母明明是听凭孩子摆布,任由孩子撒娇,却会被别人称赞说“那位妈妈对孩子真好”“孩子一哭就抱起来,真了不起”。

  我并不认为这种父母是真的为孩子着想。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当我走在大街上,遇到正在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妈妈时,我都会由衷地为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孩子感到高兴。

  你能花样百出地表扬孩子吗?

  篮球比赛中,孩子想投三分球,但遗憾的是球没有进。这时你应该对孩子说:

  NO “啊,太遗憾了!”

  NO “就差那么一点点!”

  NO “太可惜了!”

  NO “再瞄准点嘛!”

  OK “Good try!”

  OK “Nice challenge!”

  OK “角度不错!”

  OK “下次肯定能进!”

  孩子帮忙端盘子,却不小心把盘子摔碎了,这时你应该对孩子说:

  NO “啊,真是的,怎么这么不小心!”

  NO “小心别扎到,快离远点儿!”

  OK “谢谢你帮妈妈拿盘子,没关系的。”

  训练孩子上厕所时,孩子因为没来得及去厕所而尿了裤子,这时要对孩子说:

  “自己都知道要去厕所了呢,真了不起!”

  孩子的画出现错误时:

  ·“哇!长着腿的鱼哎!真厉害,这下是不是可以跟它一起赛跑啦!”

  ·“耳朵圆圆的,一看就是个温顺又可爱的小兔子!”

  在孩子12岁之前,请费尽心思表扬他

  父母要想不断丰富自己表扬孩子的语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孩子的优点。

  假设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但这个孩子非常傲慢,他会经常炫耀自己很优秀,在家里还会嘲笑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班里同学都是些笨蛋。”“每天都要跟39个笨蛋一块儿学习,我太可怜了。”

  这种孩子或许成绩在班里排第一,但如果用人格尺度来衡量的话,肯定是排倒数。但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很有可能是因为父母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缘故。

  从成绩优异这一点来看,这个孩子的父母应该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单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孩子。但是,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导致只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表扬。如果偶然有一次孩子对附近的小朋友非常友善,这时父母非但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其实,我想每个人都会如此,从别人身上找20个缺点相对比较容易,但要找出20个、30个甚至40个优点却要费一番心思。

  父母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

  因此,父母仅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非常危险的。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适时地表扬孩子,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扬,即使孩子最终失败了也要表扬……从多个角度审视孩子,才能使表扬的方法、语言越来越多样。

  而且,如果父母留心的话,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果父母能以多种标准从多个角度表扬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在无形中效仿父母,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班里同学的优点,并学会表扬别人。比如“他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她虽然不爱说话,但舞却跳得很好”“虽然妈妈只关心学习成绩,但那个孩子是学校里最有幽默感的”。而且,孩子也会逐渐开始客观地审视自己,比如“我虽然成绩很好,但体育不行”,等等。

  那么,孩子几岁时,最要注意表扬他呢?请注意,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再开始表扬就有些太迟了。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12岁之前,就尽量多地表扬他。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便能学会对他自己的行为进行鼓励和反省。

回到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