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爱的七大误区

2013-09-13 16:57:59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我问,你爱自己的孩子吗?你会怎么说?如果我再问,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你又会怎样说?可能你觉得,这个问题还用问,当然爱,爱得不得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感受不到我们的爱呢?最近我对2 000名中小学生作了一项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65%的小学生认为父母不爱自己;81%的中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也许我们会说,怎么会这样?为了孩子,我是连生命都可以豁出去的呀! 可是,事实便是如此,我们爱孩子,但是孩子感受不到,哪里出了问题?

  我请您深思:

  到底是爱还是凌驾于爱的名义满足自己未了的心愿?

  到底是爱还是凌驾于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

  到底是爱还是凌驾于爱的名义任意践踏孩子的尊严?

  到底是爱还是凌驾于爱的名义交换孩子发达的筹码?

  ……

  真爱是无任何条件的!

  可惜,我接触了那么多父母,我发现很多父母的爱都进入了误区。

  第一节 爱的七大误区

  一  过分溺爱  没有原则

  冬天的晚上,妈妈带着3岁的皮皮鲁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里后,皮皮鲁突然发现手里的一块糖果不见了,于是打着滚哭闹:“我要!我要!!我一定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哄劝无效,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出动,沿着回来的路进行“拉网式”的搜寻,还在午夜12时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

  经历小小的失望就这样歇斯底里,预兆了未来灾难的来临……

  皮皮鲁长大了,想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医院里,皮皮鲁被抢救过来了,他却又开始绝食。父母劝他,他恨恨地说:“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

  小时候,无论要求是否适当都一味满足,长大后,当父母没有能力再满足孩子的欲望时,怎么办呢?像皮皮鲁一样伤害自己?还是像下面案例当中的当事人一样伤害别人?

  2011年发生的“陶汝坤事件”,现在想来,仍让人心有余悸。一个17岁的少年因“求爱不成便油泼火烧少女”,把一个花季少女烧成70%的重伤,何等地残忍与霸道!可这种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论语》里两句话就给出了答案——“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主要的责任在谁呢?“养不教,父之过。”谁的责任?是父母的责任。古人简单几句话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今天的陶汝坤的性格源自于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的性格积累。小时候,父母忙工作把他丢给爷爷奶奶,而隔辈老人往往只管养活而不管教育,隔辈老人还有一个特点:怕孩子哭闹。孩子一哭闹,一在地上打滚,要求便得逞。陶汝坤奶奶的软弱、娇纵加上陶汝坤父母教育的缺失,慢慢地造就了他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性格。小时候得不到想要的,以哭闹要挟;长大了得不到想要的,以暴力威胁;威胁不成便起毁灭之心。总而言之,“我要,我一定要,实在要不了,就毁灭掉。”其霸道的性格,父母不该反思吗?据报道,陶汝坤曾多次因打架斗殴被送到派出所,每次都被他那神通广大的母亲救出来。这是爱还是害?如果他的母亲能让他尝到自己犯错后应受到的惩罚,如果他的父母能让他明白自己承担做事的后果,他不会堕落到如此凶残的地步,他不会误以为天下就是他陶家的——父母可以一手遮天,做什么坏事,父母都有办法替他摆平。父母不爱陶汝坤吗?爱,可是这种爱却是害!

  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我想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稍不留意就滑入到溺爱的行列。

  下面是溺爱的几种形式和对策,请你对照一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现象?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