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看画展,听讲座,考试暂时摆一边

2013-05-09 10:15:53出处: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不过,爸爸觉得,这种欣赏还都只是在知识或理解的层次,若能进入到情感或生命的体会,那就更棒了。比如一个人一辈子着迷于陶瓷艺术,他可以飞越千里去看一个刚出土的古代陶器,当他见到数十年来朝思暮想的真迹时,心中或许会浮现“死而无憾”的快乐。但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或许只是很高兴可以拍一张相片,当做他未来演讲的素材。至于对一位不懂也没兴趣的人来说,真要把那件古陶器送他,搞不好都嫌太重呢!

  因此,不管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看一场表演,听一场音乐会或到一个名胜古迹,人会不会感动,有没有收获,绝对不是我们看到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在的记忆或感官有多少准备。

  这些准备,必须来自于我们平日的生活经验,来自于我们心之所向或生命有所追寻、有所憧憬的长期累积。

  甚至对于美的欣赏与学习也是如此,曾经有人请教毕加索,“如何欣赏艺术?”他回答:“为何不先试着去了解鸟儿的歌声?去爱这朵花、这个夜晚,去爱围绕身边的一切事物,试着了解它。”

  著名诗人与画家席慕容也这么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我就没有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另外,你们很喜欢的作家龙应台也曾表示:“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我们所说的美,或“美”化为可以表现的艺术,通常包括了绘画、音乐、舞蹈与戏剧等等,艺术顾名思义,包括了“艺”与“术”,带有很浓厚的技术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一个技能高超的工匠与艺术家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有思想与创新的表现,超越了实用功利的价值。就像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的:“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换句话说,当所作所为都考虑到最现实的“目的”时,就丧失了美的可能性。

  对比观念的描述,我觉得最动人的是自然哲学家怀海德所说的:“自有人类以来,不知有过多少落日时光,忽然有一天,看着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声,人类的文明自此开始。”

  是啊!野蛮与文明区分的关键,就来自于对美好的感怀与赞叹,这种美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生命的感受!就像蒋勋老师所说的:“美是记忆,是感谢,是关怀,是很多的怀念,没有这个部分,绝对没有美,不管对自然,对人,还是对土地都是如此。”

  美是一种累积,是一种思想的习惯,技术与表象只是美最肤浅的部分,而不是美的核心。所以,怀抱着感恩谦虚的心情认真生活,就是最好的美学教育了!

  爸爸

回到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