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家庭的隔代教养-上

2007-10-14 17:28:26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台湾家庭隔代教养面面观 -上
 
  一、 前言

  在传统社会中,父母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第一个学习的对象,孩子的语言、行为模式大多来自父母亲的熏陶。家庭随着社会快速变迁,家庭功能、家庭内的角色结构及互动关系的转变,促使双薪家庭、单亲家庭或失怙家庭日益增加,父母亲便将子女托给自己的父母或公婆来教养,于是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妈,便成了许多孩子童年时期主要的照顾者,取代了本应由父母担任的教育角色;父母亲最初的社会化功能已逐渐被祖父母、保姆或外佣所取代,如此一来,父母亲不但感受不到宝贝“长第一颗牙”、“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和“发出第一声的童言童语”的喜悦,也因为亲子相处时间不多,失去与孩子交心的机会。

  现在台湾社会,隔代教养是普遍现象,前不久由吴念真所执导的纪录片“阿祖的儿子”,年幼的阿宏和年迈的阿祖,道尽弱势家庭的无奈与血泪,剧情悲怜引起社会大众再次重视隔代教养的困境。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均显示:隔代教养家庭有逐年增加的情形,且隔代教养的孩子在家庭以及学校方面都将面临心理、生理及经济上重大的困难。隔代教养家庭虽然解决了子女照顾的问题,但仍有不少问题却因而产生。例如对祖父母而言,其体力和财力均是极大挑战。年长的祖父母不再能享有含饴弄孙之乐,取而代之的却是必须拖着年迈与日益衰老的身躯,来照顾正要成长、发展的孙儿们。另外对孩子而言,也将造成适应等等的问题。

  二、 隔代教养家庭的意义

  隔代教养的意义根据隔代教养的现象,可以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定义。广义的隔代教养包括祖父母辈,甚至是隔代的其它亲友于任何适当时机,对孙子女的教养与照顾。狭义的隔代教养,则是指祖父母负担孙子女大部分的教养与照顾责任的情形,孙子女的父母只有在周末与孩子接触,甚至完全放弃对孩子的照顾。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隔代教养家庭大致可分成五类:

  (1) 日夜均由祖父母照顾,父母甚少回家。
  (2) 白天由祖父母照顾,晚上由父母照顾。
  (3) 平常由祖父母照顾,周末由父母照顾。
  (4) 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父母不定时回家照顾。
  (5) 由其它亲友照顾。

  三、隔代教养家庭的成因与转型

  1、隔代教养家庭主要成因-家庭结构的改变与社会变迁:

  家庭结构,包括家庭功能、家庭内角色结构及互动关系的转变,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受到社会变迁及家庭形式及角色改变的影响。生命范围的延长、妇女运动、双生涯婚姻、激增的离婚率、单亲家庭及普遍的青少女未婚怀孕…等因素均会影响家庭结构的改变与角色的转变。而家庭型态的改变,产生了各种非典型家庭,隔代教养家庭就是其一。父母亲因种种因素导致无法或不愿照顾子女,祖父母接手,隔代教养家庭因而产生。

  2、隔代教养家庭的特征:

  国内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显示,民国92年的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显示,隔代教养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1.08%共75240户,可知隔代教养家庭已逐渐增加中。

  3、隔代教养家庭快速增加的原因:

  根据教育部资料中可见,隔代教养家庭快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父母亲身心障碍、父母亲收入低、离婚率增加、非婚生子、单亲家庭…激增等。

孩子提尴尬问题如何回答?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  美国的孩子为什么胆子大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