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观:有其父必有其子

2007-10-14 17:28:06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关于金钱:有其父必有其子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说的话,尤其是在和爱人谈论钱的话题时。孩子把你说的话都当真了,而他们的反应是预料不到的,你也许在很多年后才会意识到。 
 
即使你从来没有给孩子传授过性知识,但是他们通过对你的观察和听你谈论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你有没有指责过你的爱人花钱大手大脚——反过来又责怪自己太吝啬?在你们家庭内部,你们可以随意谈论钱的话题吗?是偷偷地谈论吗?

金钱是感情和财务危机的避雷针吗?父母可能把钱当作武器来利用,一家之中收入较多,主要挣钱养家的人为了让其他成员都受到约束,可以给他们很少的费用;父母可能炫耀,把钱当作权力的象征——其他家庭也是一样,人人都努力摆阔;他们还可能通过礼物来替代爱。孩子对金钱的态度是自然形成的——来自你的遗传和培养——来自成长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虽然他们受同伴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和你相像。所以要注意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和说话的语气。

应避免的错误

你的角色

你的基本理财性格是决定你对金钱态度的关键,看你是以下哪种类型的理财性格。

会计师 保持账簿收支平衡,最让你兴奋的事是看着积蓄有所增长。当看到爱人因冲动购买一件家具或一套高尔夫球具时,你的脸色气得发白。你可能是令人扫兴的人,但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穷光蛋。对你来说,有钱就有安全感。

社会工作者 你认为金钱是不义之财,越快拿出去越好。但是你喜欢把钱花在你喜欢的人和事业上。每年的感恩节,你都自愿操办一席家庭晚宴,你还可能在自己汽车的保险杠上张贴“拯救鲸鱼”的标语。对你来说,金钱就是爱。

总裁 你开的是宝马和奔驰,住的是你供不起的房子,还计划着用下一年的红利重新装修厨房。孩子把优秀成绩报告单带回家时,你奖给他们一张支票。你的座右铭是:谁最阔气,谁就是赢家。对你来说,金钱即是成功。

娱乐者 每到星期五下午,你都会和公司的一帮朋友喝上几杯,然后由你来埋单。每个周六的晚上,你都和邻居外出吃饭,然后又是你来结账。你的账簿上从来都没有结余,更没有积蓄。你会逼得你那会计师型的爱人发疯,但是邻居和同事都非常喜欢你。对你来说,金钱就是尊严。

你可能会把自己和爱人跟上面四类人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类人,但不一定完全一样。你要是给我找出一对从来不为钱吵架,而且一直都这样相处的夫妻,那么我就告诉你,他们一定是正在准备结婚的人。任何两个人一旦结合在一起,就一定会为财务发生口角。

在美国,财务纠纷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华盛顿特区的心理理疗师奥利维亚•梅兰专门解决由财务引起的矛盾,她把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分为截然对立的几组类型:

守财奴与消费者    守财奴不愿意花钱,但消费者就做不到。从某个层面上看,有消费欲望的人攒钱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一次花光。

苦行僧与聚财者    大量的钱财只会使苦行僧感到焦躁不安;而聚财者则只有在钱不够花的时候才会担心。

担忧者与回避者     担忧者的支票簿每次都有结余,而且在一月份就缴完全年的税款;而回避者不把支票簿放在心上,直到4月14日 【每年4月15日是美国报税截止日期】 才忙活。

风险承担者和风险回避者    风险承担者喜欢在股市甚至到国外投资,品味赌博的滋味;而风险回避者则连银行定期存款的风险都不愿尝试。

即使你们夫妻俩很相似,你们之中也得有一个人扮演保护者的角色。比如,在守财奴的家庭中,总得有人负责给客厅增添家具,为孩子购置新衣。如果你们两人都属于消费型的人,其中一个人肯定得看紧支票簿。不论哪种类型,矛盾肯定是有的,孩子也肯定会跟着学。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孩子会倾向于父母之中他们喜欢的一方,做更能赢得父母疼爱的事情,或是干脆离开他们,拒绝做任何与金钱有关的事。

一位处理这类问题的理财心理学家回忆起一次难忘的个人经历。在和妻子离婚后,他带着那时只有10岁的女儿去参加展销会。当他们在展台之间闲逛时,女儿突然想起忘记带自己的钱了——她很担心爸爸身上也没有钱。“平时她总是替我承担着压力,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全都存起来,并且照顾我。”她的爸爸说。“所以我说服她不用替我担心。她应该留着自己的钱,学会消费并从中享受到乐趣。”相互让步的方法上面讲述的这些理财性格未必都不好,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实际上你挥金如土的爱人可能暗地里正佩服你的自我克制力呢,而你也许也佩服他的潇洒和大度。

你也许无法改变自己的理财性格,那么对待自己的缺点就应该采用退让的办法,或者至少能有所意识,并诚恳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如果你倾向于精打细算,那么就让孩子知道这个秘密,并告诉他们你为什么把它当成优点——或者缺点。假如你是一个购物狂,那么就告诉孩子你不是世界上最懂得预算的人。他们会赞赏你的坦诚,并从你的经历中学到很多知识。

精彩推荐:李嘉诚教子之道   怎么奖励,怎么惩罚   培养有教养的宝宝  

在和孩子谈论钱的话题时,请遵循以下三个黄金法则: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