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5-3岁宝宝的独立意识

2009-10-22 17:39:13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男孩

(图片来源:http://www.cnfoto.com.cn/

  2.5-3岁的宝宝,其心理逐渐成熟,产生了强烈的要摆脱父母的独立倾向,他们经常说的一个字就是“不"。宝宝说“不”,这意味着他已经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并对其周围世界又有了新的不同的看法,他要试试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习惯于凡事都为孩子考虑的周全细致,认为宝宝永远都需要自己悉心照顾。但是在孩子3岁以后,孩子会经常要求“自己来”,并拒绝家长的帮助,这对于孩子来讲并非坏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困难。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重要。那么作为家长的,应该如何顺着2.5-3岁宝宝希望独立的想法,进一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呢?

  1、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爱的观念和方式往往被许多父母所忽视。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宝宝的疼爱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些父母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使其失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遗憾。改变爱的方式就是要注重宝宝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耐心指导,教会技能。由于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教会宝宝“自己来”的技能,帮助宝宝进步、成功,从而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切忌苛求斥责,否则势必导致宝宝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