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妈妈谈孩子个性培养

2007-10-14 17:28:01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但是,现在没有几个初中生愿意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的。究其原因,除了少年期以后孩子对父母产生离心力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传统化的父母子女关系,这种关系是权威、统治型的,而不是平等、朋友型的。孩子们哪儿有愿意老被统治、压迫的道理,他们要独立,要平等,同伴自然是最好的去处。

现在这样做的家长不是没有,只是很少罢了。我们在小学调查时就听到这样的例子,一位小学生的妈妈是厂里的经理,家里有私人汽车,但自己富裕了,并没有忘掉向孩子的个性培养"投资"。在一个星期六,她腾出一天时间,专门带着自己的孩子,还有孩子的几个同班同学--其中有一个孤儿出去玩。她对自己的孩子说:“看XX,没爸没妈,又可怜,又孤单,带他一起去好不好?”这个“大款”妈妈真是了不起,可以说是翻身不忘别人的苦。这种“投资”意义非同一般,它既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使孩子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喘息,又培养了孩子的同情心、怜悯心、助人思想和团结友爱精神。

还有一位做妈妈的,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在学校开展的与盲童学校“手拉手”的活动中,她让儿子把盲校的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玩,一起吃饭。在希望工程中,她与一位边远地区的残疾人孩子签订抚育协定,向她提供资助,直到中学毕业。这位妈妈的行为既满足了她自己的道德需要,也是向自己孩子个性培养的一种间接“投资”,因为她不用再说什么,她的行为本身已经具有无穷的说服力。像这样的妈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她的儿子将来也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有同情心、肯帮助别人的人。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