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亲子出游好处多多

2012-03-07 09:22:15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在大自然里,幼儿不但能尽情跑、跳,还可以脱掉鞋子,脚踩著草地、手可以摸树叶、耳朵听风的声音、鼻子闻花香、眼睛看著蓝天白云与绿水构成的自然图画,到了外地,尝尝不同的食物风味,一趟旅游,充分刺激了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等五感。“五感刺激,也就开发了宝宝的大脑。”辅大儿童与家庭学系副教授涂妙如说。

  旅游的记忆是学习的养分

  六岁前,也是孩子认知系统快速发展的时期,带孩子出游,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亲手触摸与操作,都是以感官和身体,亲自感受与认识这个世界,这些记忆会刻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涂妙如表示,对旅游的片刻记忆,幼儿想不起来,但也忘不掉,只是说不上来。等到进入学习阶段,幼年时的旅游记忆,会蹦的一声跳出来,让孩子拥有触类旁通的能力,成为学习的养分。

  实际走访景点,幼儿可以观察、认识真实的环境,回到家里,成人会讶异,幼儿将真实与想像结合,展现了只属于个人的独一无二创造力。涂妙如曾带著孩子参观停车场,孩子发现真实的停车场与在家自己组的积木停车场有些落差,家里的积木停车场只有一层,能停放的车辆太少了,出入的动线也不方便,看完立体停车场,孩子立刻动手改造积木停车场,可以停更多的车辆、动线顺畅,但造型很有个性,和外面的停车场不一样。“这是一种改良式的发明。”涂妙如说。

  旅游对幼儿的大脑、认知发展有正向的意义,但什么才是最适合幼儿的旅游行程?怎么玩才能兼顾大人与小孩的需要?专家建议掌握四大原则:

  行程安排动静交错,早上适合肢体活动,下午可以安排静态景点

  带宝宝旅游,常见行程都还没结束,夫妻就吵得不可开交。职能治疗师吕忠益认为,孩子途中玩得不开心、闹情绪,爸妈就容易吵架,所以愉快旅游的前提就是:依幼儿的生理特质,安排合适的行程。孩子情绪好,看到宝宝愉悦而满足的笑容,旅途中爸妈再累,都会心甘情愿的承受。

  如果是一天的行程,需要体力的户外活动,幼儿早上的精神及体力状况最佳,最好安排在早上。中午找个爸妈及孩子都可以喘息的友善亲子餐厅吃饭,下午如果还想安排行程,则适合带幼儿从事较为静态的活动,如听故事、逛儿童美术馆、DIY……等。

  如果只有半日游,那么这周是动态活动,下周就可以换成静态行程,一动一静交错,旅游型态多元,孩子可以拥有更丰富的生命经验。

  三岁前的宝宝,不管参加什么旅游活动,专家都不建议:把孩子交给景点的服务人员或保母看顾。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仍处于安全感建立的依附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熟悉的爸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反而会让宝宝在旅途中一直处于不安的情绪状态。

  三岁之后的宝宝,开始想向外探索,这是开启学习动机的第一步。只要安全无虞,爸妈最好完全放手让孩子玩,不要担心弄脏衣服、怕孩子跌倒而限制了幼儿充分探索及发展大肌肉的机会。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出发前做图片故事导览

  两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两岁起,幼儿的自主意识开始发展,会想要掌控环境。从这个时期开始,就能让孩子自主选择旅游的型态和景点,避免发生大人的好意安排与孩子的期待落差所造成的冲突。

  但是,吕忠益也提醒爸妈,不要给幼儿超过两个以上的选择,否则容易造成孩子的混乱与焦虑。同时,把成人已筛选过、提供给幼儿选择的景点,附上照片或图片等具体的图像,透过说个图片故事的方式,不但能帮助孩子做出选择,也能让孩子事前知道旅游的目的地有什么好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此举,可以帮助幼儿完成想要主导环境的渴望,也降低了面对未知的不安全感。

  先与孩子谈好行为契约,用随机小游戏转移注意力

  出门旅游免不了排队、轮流与分享,有些场合也不能喧闹,如果行程中有静态活动的安排,如美术馆、绘本馆的参观,事前要与孩子约法三章,该遵守哪些礼仪。孩子办到了,爸妈也要给予正向的回馈,可以是一个拥抱,或是一张礼貌小贴纸、一颗小糖果。

  遇到排队人潮,幼儿不耐等待,除了让孩子拿出随身携带、平常喜爱的玩具玩,爸妈也可以随机来个小游戏。例如请孩子找找,往前面数第五个人是男生还是女生?找找后面有几个穿红色衣服的人?这些运用现场的小游戏,不但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