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成语故事(一)

2010-12-20 19:24:18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1《凿壁偷光》——培养勤奋学习的宝宝回顶部

精彩关联:

一、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提高宝宝语言能力     二、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提高宝宝数理逻辑能力

三、提高宝宝艺术才能的成语故事            四、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性格的成语故事(一)

五、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性格的成语故事(二)   六、培养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成语故事

七、提高宝宝观察认知能力的成语故事        八、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成语故事(一)

九、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成语故事(二) 

 1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点击进入行为习惯专题)。

 《凿壁偷光》——培养勤奋学习的宝宝

凿壁偷光

  故事内容: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很喜欢读书,借了很多书在家里读。匡衡白天要帮家里干活,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读书。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以后,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精彩推荐:

凿壁偷光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好好的读书。故事中的匡衡就是一个十分勤奋,又热爱学习的孩子。

  故事背景: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实际运用:宝宝们也要学习匡衡做一个勤奋的人,父母们也要注意从小帮宝宝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相矛盾》——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回顶部

  《自相矛盾》——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自相矛盾

  故事内容: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称赞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路人问:“坚固到什么地步呢?”他说:“它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他称赞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路人问:“锐利到什么地步呢?”他说:“它很锐利,能穿透任何东西。”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一听,脸涨得通红,再也答不上话来了。

  精彩推荐

自相矛盾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事或言语一定要前后统一。故事中的卖矛盾的人就是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而是夸大事实,吹嘘自己,结果却被人给识破,弄得尴尬收场。

  故事背景:出自《韩非子 难一》

  实际运用:父母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实事求是的好品质,让他们从小就不做说谎和爱吹嘘的人。

3《三顾茅庐》——养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回顶部

  《三顾茅庐》——养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三顾茅庐

  故事内容:三国时,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一天,他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帮他。到达后,却被告知诸葛亮不在,刘备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又被告知诸葛亮不在,关羽和张飞非常生气。他们纷纷劝说刘备不要再去了,可是刘备坚持再去。他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决心和诚恳,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

  精彩推荐:

三顾茅庐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定了就要坚持,要真心诚意。

  故事背景: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实际运用: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或者是工作,只有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宝宝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个有毅力的人。

4《铁杵磨针》——做个有毅力的宝宝回顶部

  《铁杵磨针》——做个有毅力的宝宝

 

铁杵磨针

  故事内容: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到处跑着玩。李白经过一间茅屋,屋前坐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她正在磨一根像棍子一样粗的铁杵,李白就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很细的绣花针。”李白惊讶地说:“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啊?”老婆婆笑着说:“只要我比别人下的功夫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李白看到老婆婆努力干活,而自己就知道玩,太不应该了。他很惭愧,从此再也不逃学了,开始比别人更用功地学习。最后,李白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很有名的“诗仙”。

  精彩推荐

铁杵磨针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铁杵磨针”就是说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故事背景:出自《方舆胜览》。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实际运用: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或者是工作,只有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宝宝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个有毅力的人。

5《负荆请罪》——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回顶部

  《负荆请罪》——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负荆请罪

  故事内容:战国时期,赵王很看重蔺相如,引起了大将军廉颇的妒忌。廉颇很不服气,一直想给蔺相如难堪,但蔺相如都忍让着。下人很不解,问蔺相如:“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要让着他?”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回答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我连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他接着说:“因为我们团结,所以秦国不敢打我们,如果我们内部不团结,赵国就危险了。”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非常惭愧。他袒露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认错。

  精彩推荐

    负荆请罪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错了事,一定要勇于道歉、承认错误。

  故事背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

  实际运用:在生活中,宝宝难免会犯错误,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教会他们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且做到知错就改。

6《亡羊补牢》——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回顶部

  《亡羊补牢》——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亡羊补牢

  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他白天放羊,晚上就把羊赶进木桩做的羊圈。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马上听从邻居的劝告堵上了窟窿。

  精彩推荐

亡羊补牢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故事背景: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实际运用:在生活中,宝宝难免会犯错误,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教会他们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且做到知错就改。

7《闻鸡起舞》——培养宝宝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回顶部

  《闻鸡起舞》——培养宝宝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闻鸡起舞

  故事内容:在晋代,有个勤奋的孩子叫祖逖。他有很大的志向,很想报效国家。他有一个叫刘琨的好朋友,两人都很勤奋努力。他们一边努力读书,一边努力练剑。一天,祖逖在半夜里被鸡叫声吵醒。他把刘琨叫醒,说:“我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起床练剑吧!”刘琨很同意祖逖的意见。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从不间断。最后,他们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

  精彩推荐

 闻鸡起舞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故事背景: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北州旧姓,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刘琨,字越石,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实际运用:宝宝们也应该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比方说坚持早起读书,上课专心听讲,这些都是爱学习的表现。

8《掩耳盗铃》——杜绝盗窃的行为回顶部

  《掩耳盗铃》——杜绝盗窃的行为

掩耳盗铃

  故事内容:从前有个人很爱占便宜,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还去偷。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他很想要那个铃铛,可是,怎样才能拿到呢?直接去取吧,铃铛就会发出声响,别人就会发现了。他想了又想,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怎么办呢?最后,他终于想了个好办法,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于是当天晚上,他用棉花塞住耳朵,来取铃铛。当他的手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主人马上把他抓了起来。

  精彩推荐:

掩耳盗铃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不要自欺欺人。故事中的人因为爱占小便宜就去偷人家的东西,最后被抓了起来。

  故事背景:《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实际运用:宝宝们一定从小就不能做坏事,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碰。因为盗窃的行为不但是可耻的,而且也是犯法的。

9《雪中送炭》——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回顶部

  《雪中送炭》——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雪中送炭

  故事内容:战国时期,楚国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屋顶、树上、路上都是厚厚的雪,人们连走路都很困难。在皇宫里的楚怀王让人找出皮大袄穿上,但还是觉得很冷。他又让人点上炉火,却仍然冷得跺脚。侍从们不停地往炉子里加木炭,还是不能让房间暖和起来。楚怀王忽然想到,我在皇宫还这么冷,百姓们在草房里就更冷了。他马上下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送去取暖的煤炭。人们正冷得缩在屋里发愁呢,楚怀王的煤炭就送到了。人们又高兴又感动,十分感激楚怀王。

  精彩推荐

雪中送炭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雪中送炭”就是说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楚怀王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故事背景:本成语出自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实际运用:在公车上让座,在学校里帮助同学,这些都是乐于助人的好表现。

10《开卷有益》——培养爱看书的好习惯回顶部

  《开卷有益》——培养爱看书的好习惯

开卷有益

  故事内容:有一本叫《太平总类》的书,这本书很厚,内容很丰富。宋朝的皇帝宋太宗很喜欢这本书,他规定自己要在一年内看完。可是大臣们觉得皇上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看这么厚的书,太辛苦了。大臣们说:“皇上,您不一定每天都要看啊,要注意身体啊!” 宋太宗说:“我很喜欢读书,多看书是有益的,并不是让人劳累的事。”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太忙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他还常常对身边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读了《太平总类》后,学的东西更多了,国家打理得更加好了。大臣们看到皇上这么勤奋,也都开始努力地读书了。

  精彩推荐

开卷有益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开卷有益”一般多用来指读内容健康的书籍,就会有好处。

  故事背景: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

  实际运用:书总是能告诉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和道理,宝宝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