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宝宝艺术才能的成语故事

2010-12-14 14:56:08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1《画蛇添足》——教宝宝学画画回顶部

精彩关联:

一、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提高宝宝语言能力     二、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提高宝宝数理逻辑能力

三、提高宝宝艺术才能的成语故事            四、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性格的成语故事(一)

五、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性格的成语故事(二)   六、培养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成语故事

七、提高宝宝观察认知能力的成语故事        八、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成语故事(一)

九、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成语故事(二) 

 1 

  《画蛇添足》——教宝宝学画画

画蛇添足

 

  故事内容:楚国有个贵族,喜欢拿祭酒打赏门客。一天,他叫门客们比赛画蛇,谁先画完就能拿到一壶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高兴地拿起了酒壶。他看看四周,别人都没画好,不禁非常得意。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完,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精彩推荐:

11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故事中的门客是一个会画画的人,但是由于他对事物观察的不够深入仔细,最后把本不应该长脚的蛇画上了脚,闹出了很大的笑话。宝宝读《画蛇添足》的故事,要注意在学画物体的时候要事先认识了解物体,不然就不能画出物体的本来面目。

  故事背景:源于《战国策》:“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实际应用: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蛇没有脚,而其他的动物有些有两条腿,有些四条腿,有些八条腿,这些都要事先观察清楚,如若是把八条腿的螃蟹画成四条腿就会闹出笑话。

2《画龙点睛》——宝宝学画画回顶部

  《画龙点睛》——教宝宝学画画

2

  故事内容: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精彩推荐:

22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故事中的张僧繇画画的能力真的是很强。他将两条龙添上眼睛,龙变活了,飞上了天。说明画画的过程当中,会有几个关键点,如果把这些主要的点给画得十分逼真,那么整幅画就会非常出色。就像龙的眼睛一样。

  故事背景: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 龙 、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

  实际应用:宝宝在学画时也要懂得抓住事物的关键,不然就难达到最好的程度。

3《胸有成竹》——教宝宝学画画回顶部

  《胸有成竹》——教宝宝学画画

3

  故事内容:北宋时有个著名的画家叫做文同,他画的竹子非常好看。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可下了不少的功夫。太阳火辣辣烤着,他却在太阳底下仔细看着竹子的变化。刮风下雨时别人都回家了,他却戴上草帽跑到竹林里看竹子。他总是呆在竹林里,一会量量竹节有多长,一会数数竹叶有多少。他还总观察竹子的长短,竹叶在各种天气中的颜色变化。一年又一年,文同已经把竹子的各种样子都刻进了脑子里。因此,当他要拿起毛笔画竹子时,根本就不用打草稿。因为就像大家说的一样,竹子的样子就在他的心中呢。

  精彩推荐:

33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文同的画作得好完全是勤奋所得,从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学好画画,仔细观察是必须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际观察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在画事物时达到胸有成竹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绘画上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故事背景: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以善画竹著称。

   实际应用:宝宝初学画时,可以画一些身边熟悉之物,如家中常见的物品、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从最熟悉的事物开始,对它们进行观察,就能画出更好的作品。

4《对牛弹琴》——教宝宝学音乐回顶部

  对牛弹琴》——教宝宝学音乐

4

  故事内容: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一天,公明仪在郊外游玩时,看到了一头牛。他想:大家都赞扬我的琴技,不如我给牛也弹一曲吧!他给牛弹奏了一曲古雅的曲子,牛埋头吃草不理他。他又弹奏了一曲欢快的曲子,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结果牛还是不理会他。公明仪非常失望,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路人说:“不是你弹的琴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

  精彩推荐:

44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琴艺再好,不用到最合适的地方,也没有用。故事中的公明仪是一个琴技高超的人,但是却将自己的音乐才能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展示,并且还因此对自己的技能产生怀疑。宝宝们在学音乐的时候,一定不能像公明仪一样,要找对欣赏自己的对象,才能对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有更大的好处。

  故事背景:出自汉·牟融《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实际应用:宝宝学习音乐的时候,父母应该时刻给予回应。在宝宝演奏的出色的时候,给他们以鼓励和赞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加有目标地改进和提升自己。

5《高山流水》——教宝宝学音乐回顶部

  高山流水》——教宝宝学音乐

5

 

  故事内容:从前,有个叫俞伯牙的人很会弹琴,有个叫钟子期的人很会听音。有一天,俞伯牙出去游玩,却遇到了大雨。他只好坐在岩石下面,心里很难过,就弹起了琴。他弹的琴音一会像在下大雨,一会又像山裂开。“好曲,真是好曲啊!”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听到了,称赞道。俞伯牙觉得遇上了知音,又弹了一曲关于高山的音乐。“好啊!这音乐就像是一座高山在不断起伏啊!”钟子期很快就听出来了。俞伯牙又弹奏了一首曲子,钟子期说:“这首曲子就像河水一样在奔流啊!”俞伯牙非常高兴,觉得遇上了知音,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精彩推荐:

55

点击进入故事视听

    推荐理由:故事中的俞伯牙是一个弹琴技巧很高的人,钟子期是一个听音的高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弹奏与听音都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听觉能力足够强,可以促进宝宝在音乐方面的提高。当然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在学习音乐的时候,知音的作用是很大的。

  故事背景: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实际应用:父母在给宝宝选择音乐老师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而是应该找到一个真正了解宝宝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的老师,只有在有足够了解和懂得之后,才能对宝宝学习音乐有更好的作用。另外,宝宝在学弹琴或者其他乐器的时候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听觉能力,以促进弹奏技能的提高。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