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早教中心︱娃和“熊孩子”成了好朋友,被带坏可怎么办?我该不该插手?

2021-10-19 17:40:54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标签:
我要分享

  前些天,后台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来信:

  我儿子最近在幼儿园交了一个好朋友,俩人经常一块儿玩。但这个孩子比较熊,我怕孩子被他带坏了,我该不该阻止孩子和他做朋友呢?

  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着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社交能力强,能交到很多朋友,一方面又忍不住担心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熊朋友“熊”在哪?

  我们常说,孩子上了幼儿园就相当于是进入了一个小社会,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小朋友。

  有内向害羞的,有活泼好动的,有乐于助人的,当然也会有颇为强势的“小霸王”。

  我们很难控制孩子遇到什么样的人,交上哪个朋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老师的影响,同伴的影响,整个社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这些影响综合作用,共同塑造孩子的想法、行为,以及整个价值观。

  也就是说,朋友对孩子来说确实有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况且,就算是“熊朋友”,也要看看他到底“熊”在哪。

  如果只是调皮好动,喜欢哭闹,或者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不讲卫生、爱做鬼脸、说脏话等,其实大可不必介怀。

  因为这些坏习惯都能通过后天去纠正,有的甚至不用特意去纠正,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的孩子同样也存在不足。

  孩子社交时,不能光享受交友带来的好处吧?懂得包容别人的缺点,才能让他形成真正健康的交友观。

  小时候父母肯定和你说过“别和那个谁做朋友了,成绩不好天天就知道打扮和玩”,但我们心里知道,那个朋友虽然爱玩,人却热情开朗,非常仗义,再靠谱不过了。

  一样的道理,孩子会被这个小朋友吸引,愿意和他交往,说明他们俩之间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火花,你可能搞不懂,但孩子开心就好。

  不过,如果这个熊朋友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如霸凌、坏心眼、习惯性撒谎和偷东西等,那就需要介入了。

  培养交友判断力

  很多家长在介入孩子社交时,通常是直接拆散他们,或者命令孩子以后不准和他玩了。

  将孩子隔离于危险之外,看似在保护他,其实并非最好的做法。

  美剧《黑镜》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小女孩Sara不小心走失,后来虽然和妈妈团聚了,这次意外却激起了妈妈强烈的保护欲。

  为了不让女儿再受到外界的伤害,她在Sara脑中植入了一种芯片。而她能通过电脑操控芯片,监视Sara的日常,控制她看到的画面。

  但凡Sara面前出现任何妈妈觉得少儿不宜或带有危险性的东西,“滤镜功能”就会给画面打上马赛克。

  从此,Sara的世界里再没有危险和悲伤,只剩下美好与快乐。

  邻居家凶狠的狗,在她眼里是一团马赛克,旁人打架也是马赛克。

  也是因为这个,Sara看不到因中风晕倒的外公,也看不到为外公去世流泪的妈妈。

  这样的生活让Sara几近崩溃,同学们笑话她连鲜血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看不见鲜血,她就用笔把手指戳破,然后把血涂在脸上,用皮肤来感受它。

  妈妈看到后大为震惊,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关掉了芯片系统,不再监视女儿。

  而一直被过度保护的Sara,在面对真实世界时,根本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让她一次次暴露在危险之中。

  将危险挡在门外就能保护孩子吗?

  不,他总归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好的坏的都要让孩子去经历去感受,培养判断风险和辨别好坏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交友判断力”。

  让他懂得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同时也规避一些不好的习惯,能够自己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交往。

  举个简单的例子:

  “宝贝,我看你最近经常和天天一起玩。”

  “是呀,天天是我的好朋友。”

  “那你为什么喜欢天天呢?”

  “每次我们玩攀登游戏,他都能爬得最高,还有他唱歌也很好听。”

  “哦,天天很勇敢,唱歌很好听,难怪你喜欢和他做朋友。”

  以“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有什么优点”等问题切入,能打开孩子的话匣子,也方便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和这个小朋友玩。

  我们要先认可该小朋友的优点,这也是对孩子社交眼光的肯定。

  之后可以向孩子提问“那你觉得他有什么缺点”“你们平时玩的时候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将话题引到你介怀的地方,告诉孩子这是不好的行为,不要学他这么做。如果你觉得这个朋友不好,可以减少和他一起玩的时间

  “但我听说天天很喜欢抢小朋友的玩具?”

  “是啊,有时候我刚拿到那个玩具都还没玩够呢,他就抢走了。”

  “那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吗?”

  “我觉得是不对的。”

  “确实,这是很不好的行为,所以你不能学天天。如果下次你再看到天天抢玩具,你会怎么做?”

  “我可以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被抢的小朋友会很伤心。如果你不改正,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对朋友进行观察和思考。教会孩子辨别这个朋友是否值得交往,比直接命令他停止一份友谊来得更有效。

  此外,我们要告诉孩子,在同伴交往时的一些道理:

  1)没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你也不可能喜欢上所有人。和你喜欢,他也喜欢你的人成为朋友就可以了。

  2)友情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互相欣赏。如果你跟有些朋友相处得不愉快,就减少和他相处的时间。

  3)你可能会被孤立,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孤立你的人不对。被人孤立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永远不要去孤立别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社交对象确实该关注,该介入时便介入,但还是要给孩子空间自己去感受。

  -END-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