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中进步 这位妈妈上了一课

2016-09-07 16:23:27出处:其他作者:豆妈享生活

标签: 惩罚 国外 教育
我要分享

  今天,豆妈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很赞的妈妈和一个很棒的小朋友。

  事情是这样子的……

  小朋友在轻轨上拿着酸奶乱跑,妈妈让他坐好不要动,他不听,结果连人带奶摔倒在地上。酸奶洒了一地,人也大哭了起来。

  小朋友估计摔疼了,想让妈妈抱。一般的妈妈看到肯定心疼地抱起来了,这位妈妈却跟小朋友说,想抱抱就不准哭,他立马就不哭了。

  接着,妈妈从包里掏出了纸巾和垃圾袋,让小朋友自己把洒在地上的酸奶擦干净,跟他说:“自己做的错事要自己负责收拾”。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干净后,妈妈跟小朋友分析他刚才的错误,让他给周围的人道歉。道歉完后,妈妈在宝宝的额头上亲了一口,才把他抱了起来。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所以说只要家长教得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我很敬佩,不仅在于她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更在于她妥善的惩罚方式。

  是的,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惩罚方式处于两极分化。

  一种是舍不得惩罚,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小孩子会在公众场合哇哇大叫,在小吃摊前哭闹着说要买东西吃。

  一种是传统的“棍棒教育”,瞬间孩子的不良行为会销声匿迹,但却容易带来两种极端:不良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以暴制暴;或使孩子陷入自卑当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渐渐有了个性和脾气,当他越来越难管束时,适度、正确的惩罚不可或缺。那么,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比较奏效呢?外国家长的几种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美国家庭:“计时隔离”

  当孩子犯了错误,会把他带到某个角落单独待上几分钟。几分钟后把他抱出来,分析他的错误,督促他改正。这种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小孩必须随时有成人的陪伴和保护,所以孩子很少有被冷落的体验。一旦被隔离了,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就能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新西兰家庭:让孩子体验后果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一般父母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只要不影响别人,都会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家长会将孩子抱走,放他在一个开阔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当他发现这种哭闹不能达到他的目的,自然就停止了。

  日本家庭:避免当众惩罚

  如果孩子犯错,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他的外出游玩计划,让他饿上一顿等。但他们认为在公众场合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他们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进行惩罚。

  韩国家长:新招!没收手机!

  对于那些任性不听话的孩子,作为惩罚,可以考虑没收手机。韩国一家广告公司的研究表明,手机已经成为韩国青少年最钟爱的私人物品,没收手机无异于让他们抬不起头。

 

  所谓“教养”,教优于养,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惩罚新招也很有效果,来看看:

  1.失去某些“特殊待遇”

  孩子们一般有自己喜欢的“特殊待遇”,如玩某个玩具、看某个动画片等。一旦孩子犯错,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记得一次不要剥夺太多,时间太长。

  2.事不过三

  孩子犯错时,可以告诉他:“这是第一次!”并明确告诉他重大后果。再犯时,“这是第二次!”最后告诉他,“这是第三次!”事不过三,马上试试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3.“量刑”适当

  惩罚必须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耻感。所以要避免态度粗暴、讽刺和挖苦,更不能恶语中伤或体罚孩子。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奖罚分明,才会给孩子树立起父母的威信,才会让他真正听从父母的教导。可以规定一些当孩子做了会有奖励的事情,让孩子自觉往好的方面去发展和努力。

  5.对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在5岁以上,或他足以明白好的行为接受奖金的含义,那么就会懂得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设定,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块钱,和小朋友打架罚金为两块钱……孩子都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父母都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受罚。同时还要让他了解自己仍是好孩子,父母依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二维码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