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专家解读:重点学校是一把双刃剑

2015-11-02 18:15:43出处:中国铁道出版社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重点学校是一把双刃剑

  专家:王蕾(北京市166中学校长)

  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受生源、评价、资源、学校文化等因素制约,区域间、校际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存有“名校”“重点校”“示范校”与“普通校”“薄弱校”之别。但按照当前的政策导向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综合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减少校际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给他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说我会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让他多睡一会儿,不要让他整天很辛苦地在路上奔波,把时间浪费在路途上。因为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实在没有必要让孩子这么辛苦。

  在我看来,过往校际间的差距可能会体现在校舍、校风、生源、质量等方面,客观来看,师资水平、教师的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性没什么区别,就北京的学校而言,招聘的教师通常是本科以上水平,硕士生的比例逐年增高。师资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基于学生需求差异而做出的教育教学方式调整,可能在生源平均水平较优质的学校,学生吸取知识的进度会快些,教育改革步子或许会大些。反而是生源相对较薄弱的学校,老师需要付出的更多,因为孩子出现的问题相对会多些。随着国家明令禁止“择校”,孩子就近入学比例会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校际间生源的差异;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学校之间也建立了常态的交流、联盟等制度,让优质学校在实现均衡优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长要理性对待“择校”问题,很多时候“择校”并非出自孩子,而是家长间的攀比、从众等心态所致。现在“择校”问题被禁止了,“择班”、“择师”现象就凸显了,有的孩子适合做“鸡头”、有的孩子适合做“凤尾”,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家长的欲望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

  在我看来,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重点校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孩子在这所学校是不是真正得到重视,是不是获得持续发展,是不是幸福地成长。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服务。秉承育人本真就是学校的教育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要尊重并适合每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构筑教育生态就是要将影响学生发展的诸多要素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创设开放的、没有围墙的生态学校;就是要通过构建不同学科间的教学关系、不同学段的教育衔接,以丰富延长教育的生态链,进而实现教育生态的稳定、持续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服务就是要立足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懂得自我、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与幸福之间的正向循环。

  父母才是最好的教育者

  专家:王文利(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校长)

  其实就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来看,觉得家长首先要了解择校择什么,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很多家长都不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只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别人都说这个学校好,我们家孩子也要去。很少有家长会从这个学校的设施、内涵等方面去考虑,有的甚至不去考虑自己家离学校的远近。

  而往往这些年轻的父母跟风盲从,搞到最后砸锅卖铁换房子,舍近求远让孩子进了家长“理想”的学校,反而产生了一种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错觉。好学校就一定代表好成绩吗?这不是绝对的。更不要觉得历经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到了好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切交给老师和学校了。

  家长不能忽视了教育的自身规律,因为家长才是教育最主要的主体和呵护者,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与道德水准,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最好的老师。

  不管在什么学校,你都无法保证孩子以后的人生必定成功。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我觉得你可以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但是我不主张这个观点。我们把那些成才的人先捋捋,都是择校长大的吗?所以我觉得择校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怎么样去看待自己,怎么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用心想想用什么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在这上面多思考,要比你舍家弃业、砸锅卖铁买个学区房强多了,所以父母应该先了解自己,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而不是强化某个学校的教育能带给他什么。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进好学校,让孩子晚一年上学,这点我是很不赞同的,也无法理解。政府规定了孩子6岁上学,自然是依据孩子成长规律而定的。在教育中的确有孩子晚上学的,但是为什么晚上学,父母是需要去区县招办解释的,比如孩子心智发育有些慢啊,孩子生病啊,或者孩子有特长家长希望在学前孩子能在特长上更进一步等等。现在义务法规定,满6岁必须依法上学,你不上你得说明原因,而且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他多大年龄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课程上的设置、学校一切活动安排都是遵从孩子成长规律而设置的。

  每个孩子都有一所自己的重点学校

  专家:尉小珑(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

  说到择校问题,不得不涉及一个大国情、大背景的问题。我们经常谈教育的东西方差异,为什么有些发达国家的择校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呢?第一,它国力很强,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均衡,从乡村到城市,它的学校硬件配置是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基本是一致的,水平差不多。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教育资源配置还欠均衡,所以人们才会从“不好”的地方往“好”的地方走。因此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心情,他们没有错,这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行为,一种选择。同时也是在现有国情下的一种常态现象。因为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因此不要一味指责家长。其实从现在国家教育政策调整这点上说,也是想实现这个目标,即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设之后,会越来越平衡,要有这个信心。第二,是教育观念的差异。在现阶段“重点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它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和环境设施等处于相对优质状态。而长期建设又形成了优秀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现在很多普通学校也在做这个事,只是由于生源水平的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的办学差距。同时,一个学校的学生水平越高,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水平,否则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叫教学相长,水涨船高。目前进行的教育改革,如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办学等多种措施,使这种不平衡在逐渐被打破。

  家长应该意识到,在现阶段学校还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对于学生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是适合你的孩子的学校。所以说,我们理解家长,但也更想点醒家长,“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换句话说,很多家长一味追求让孩子上“名校”,但孩子可能并不适合那样的环境,他的能力、水平跟着有困难,造成过重的压力和负担,总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成功,损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甚至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这实际上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害了他。举个显性的例子,家长就容易理解了:一群“刘翔”在那边练跨栏,你把一个较为缺乏此项体育天赋的普通孩子送到“刘翔”身边去跑跨栏,并且还要达到“刘翔”的水平,这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

  盲目拔高择校最失败的一点是在于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毁了,实际这是用“爱”把孩子害了。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程度的学校,那才是最好的学校,这才是理性的选择。每个孩子都有一所自己的“重点学校”,是跟自己的能力水平、基本素质、个人特质还有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程度相联系的。目前无论从学校方面和个人角度,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相信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完成优质软、硬教育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国家软、硬实力不断增强的未来,择校问题会成为历史。

返回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