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早期教育 > 教育专稿

逻辑思维的阻隔现象

2008-08-25 13:57 作者:佚名 来源:出处:pckids 录入:pengxueying   
');
收藏本文
关键字:逻辑思维   儿童教育   富母之路   
导读:两岁的天天在房间里忙活着,过了一会儿,他非常兴奋叫着妈妈,向正在看电视的妈妈飞奔过去:“妈妈……”

  逻辑思维“阻隔”可能造成什么结果呢?

  结果一:人类90%的惰性大脑细胞丧失可能被激活的机会

  众所周知,人类具有亿万个脑细胞,可是目前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0%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人类未开发的90%的脑细胞为何最终成为了“垃圾”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逻辑思维被“阻隔”造成的。

逻辑思维的阻隔现象

逻辑思维的阻隔现象

  之前我们知道,一个生命体在开始时是完美而积极的(排除遗传和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缺失),它不断的通过各种器官试图通过采集、整理和储存信息来完成逻辑思维的编制,也就是试图完成脑细胞的“激活”使命。然而,由于父母、成长环境、生存环境等等诸多父母可控和不可控原因造成了大量的逻辑思维“阻隔”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大量参与逻辑思维的脑细胞最终成为惰性脑细胞而永久的搁置起来,其结果就是最终只有10%左右的脑细胞通过“激活”和使用、强化,才能顺利形成最终可利用的脑细胞。

  由此可见,逻辑思维“阻隔”现象是如此需要父母所关注。

  结果二:孩子的逻辑思维无法得到良好的延伸。

  我们通过两个3岁孩子对一个问题进行的讨论记录,可以明确地分析出,他们的逻辑思维在不同的培育方法作用下,逻辑思维延伸的差异。

  我们看看孩子甲:

  孩子甲:老师,这本书里有很多恐龙。

  老 师:对,这是恐龙,这是什么恐龙呢?

  孩子甲:这里还有树、还有草。

  老 师:这恐龙旁边为什么有这么多树和草呢?

  孩子甲:老师,这有一条河,河里有鱼。

  老 师:河里会有恐龙吗?

  孩子甲:老师,这本书我看完了,我们换一本书吧!

  在孩子甲同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孩子的逻辑思维短而碎,不能在同一个逻辑思维线条中很好的进行延伸。孩子形成这种行为外在表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其逻辑思维编织过程中,经常受到“阻碍”,自我逻辑思维延伸无法得以良好实现。这种培育会造成孩子未来事无所终、做事烦乱无头绪、持续性差、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等不良习惯。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乙:

  孩子乙:老师,这本书里有很多恐龙。

  老 师:对,这是一本介绍恐龙的书。

  孩子乙:这是什么恐龙?

  老 师:这是永川龙。

  孩子乙:永川龙的旁边有草和树?

  老 师:为什么会有树和草呢?

  孩子乙:你看这只永川龙在吃树叶,树叶和草是它们的饭。

  老 师:有道理?

  孩子乙:老师你看,它们都是永川龙,这是永川龙妈妈、这是爸爸、这是它们的宝宝……

  在孩子乙同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延伸性就比孩子甲好了很多,他始终在围绕同一个逻辑思维线条,寻找发现并组合相关信息。形成这种行为外在表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在其逻辑思维编织的过程中,受阻现象比较少,自我逻辑思维实现几率高,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主动成长。

  充满“好奇”的孩子

  父母们发现,当孩子能够说几个字以后,就开始对一切产生“好奇”,会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天会下雨呀?”,“为什么爸爸要出差呀?”,“为什么不能吃糖呀?”……,这一切让我们看到孩子在逻辑思维创建阶段积极的“好奇”,这些“好奇”是满足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是未来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创造能力”得以实现的源泉。所以父母应当更自觉的避免不合理的“阻隔现象”,用合理的培育方式更多的引发对孩子逻辑思维延伸有意义的“好奇”,并使其尽可能的自觉延伸,只有这样,孩子未来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聪明”,并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

本文授权PCkids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幼儿时期宝宝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

不简单的猪帅

逻辑思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