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宅娃”三招成“开心果”

2011-08-16 09:16:50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悠长暑假,很多孩子成了“宅娃”:年轻父母因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或把电视、电脑变“保姆”,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影响了孩子健康;或一推了之,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殊不知,隔代教育的不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喜静少动,往往造成孩子心理“发育不良”,更令人深思的是,老人的关心,岂能完全代替父母之爱?其实,孩子的暑假本该洒满七色阳光。

  屁股打肿了他就是不出门

  “半夜听见有动静,原来是孩子走出卧室找东西吃。”余德明说,儿子每天关在自己屋里,只在深夜出来吃东西,这让他很担心。

  余德明夫妻在星沙灰埠小区的路边开了一家小超市,平时很少有时间管孩子。“放暑假后,他老是宅在家里,除了看电视、玩电脑,话都很少说一句。”

  真正发现儿子有问题还是几天前。余德明的母亲因心脏病过世,“全家人都在忙活,只有儿子呆在房间里看电视,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余德明说,儿子平常最喜欢的奶奶走了,他竟然没反应,一气之下对儿子动了手,但小屁股都打红了,孩子仍然不肯出家门。

  原本聪明又懂礼貌的儿子,怎么像是变了一个人?余德明说:“自己是外地人,搬来小区后,儿子经常与附近的小孩打架,今年暑假起,害怕儿子出门受欺负,便让他呆在家里。谁知这一呆就一发不可收拾。”

  “宅”久了影响身心健康

  8月1日,余德明将苗苗送到长沙市第八医院,在这里他遇到了不少相同情况的孩子,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他们为“宅娃”。

  “‘宅娃’成天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赶都赶不出去。”面对家长的疑惑,该院儿保科主任郑艳辉表示,孩子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视力急剧下降;大量零食加上缺乏运动锻炼,孩子体重容易暴涨;长期足不出户,不交流不说话,难免变成“闷葫芦”。

  郑艳辉说,“宅娃”们因为缺乏群体活动,心理问题十分值得关注,这部分孩子一旦走出家这个小小的空间,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就容易让其缺乏安全感,出现人际交流困难,行为退缩,加上自我意识强、社会容忍度较差,一旦回到学校,有较强的纪律性,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情绪。

  分析

  游玩场所匮乏,家长陪同少

  “宅娃”的养成与适合学生公共活动场所的不足和家庭氛围有主要关系。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能成群结队一起玩耍的机会非常少。

  12岁的小田表示,暑假其实也不想“宅”在家里,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科技馆、图书馆离家太远,游泳、登山这样的户外运动没有家长陪又不安全。”

  大部分小孩的父母白天都处于工作状态,小孩要么一个人在家,要么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对于小孩的活动,祖辈们基本采用放任的态度。一位家长表示,也曾试图到市场上去寻找“托管班”来解决孩子的暑假安置问题,但良莠不齐的办班资质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的张慧芳老师认为,最好用爱好和专长吸引。先和孩子打一场游戏,再约他第二天出门运动,或者告诉他“如果实在不喜欢和人交往,就自己健健身,学学摄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结识到朋友。

  互动

  有啥方法能让孩子出门走走?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731-84326110参与讨论。

  让孩子从“宅娃”变成“开心果”?

  支一招

  □快乐暑假“拼”出来

  作为上班族的家长,盼暑假,又怕暑假。盼暑假,是因为不用每天辅导孩子学习,不用每天早上急匆匆地送孩子上学。怕暑假,是因为没时间陪孩子,怕孩子虚度光阴,担心孩子没人陪而不快乐!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女儿同学燕子的妈妈向我提议,三家妈妈商量一下,排个“值班表”,为三个孩子“拼”个有意义的暑假。我每天都上班,周末可休息;燕子妈妈准备考研,周一至周五在家学习,周六、周日到省城一所大学上课。我们俩的时间可以互补。而另一个男孩小松的妈妈在一家超市上班,每天只上半天班,还有休假可以用来照顾孩子。

  就这样,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我送女儿到燕子家。三个孩子,有时上午在燕子家,有时在小松家。周六、周日,我一早就煲了一锅绿豆沙,和女儿边整理客厅边等两位小朋友的到来。女儿平时爱画画,可我每次教她,她都心不在焉,三个小朋友一起学画画,女儿很乖,学得很认真,生怕画得不如他们。

  给孩子们“拼”暑假,孩子们开心,家长们也省心。不仅让孩子在漫长的暑假有人陪,而且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为家长提供了交流和探讨如何教育孩子的机会。

  □提个醒

  “邮”子的心,你要听听

  暑假,邻居的孩子、10岁的小贺无奈地对我说:“阿姨,放暑假,我又要被‘邮’走了。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火车票,请列车员阿姨帮忙照顾我,把我‘邮’回奶奶家去。”

  小贺的爸爸妈妈是从外地来的打工族,孩子的暑假生活无疑成了他们的负担。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他们只能把孩子“邮”回千里之外的父母那里,因为这样既可以缓解老人对孩子的思念,又可给孩子找到可靠的监护人。这样看来似乎是个好方法,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小贺,你想被‘邮’回奶奶家吗?”我问。小贺的回答让我心酸:“我有选择的权利吗?其实我很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好想让他们带我出去玩,去大海里游泳,去极地馆看动物……”片刻,小贺似乎意识到这些都是在憧憬,他淡淡地说:“根本就不可能,爸爸妈妈他们没时间,不会带我去玩的,我只能去奶奶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爷爷去地里呆上一阵,还有和狗狗大黄玩。”

  被“邮”走的孩子能如父母所愿,在家乡老人那里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吗?隔代教育的种种不足也在暑假凸显:老人或过分溺爱、放纵孩子,从而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或过分严格管理,泯灭了孩子求新求变的天性,最终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甚至心理老化。往往暑假结束,被“邮”过来的孩子又带着种种问题回到父母身边,有的连暑假作业都未完成,这岂不给父母带来更大的烦恼?

  童年只有一次,父母钱挣得再多,也买不来孩子的快乐童年以及对父母的依恋之情。暑假,不如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白天,把孩子送到假期托管班、培训班、夏令营等,请专业老师尽责地督促孩子完成暑假作业,带领孩子探索新奇的世界,让孩子和同龄人快乐交往;晚上,一家人围坐饭桌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尤为重要的是,父母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去看看大海和可爱的小动物,尽享天伦之乐。

  真心希望,暑假里的“邮走族”能少些再少些……

  □学一手

  小“拍客”的美丽暑假

  儿子早就盼望能有部照相机,可我一直没答应,因为孩子小,相机又挺贵重,直到今年暑假,我才终于满足了儿子的愿望。

  数码相机拿回家,儿子如获至宝,飞快扫了几眼说明书后,便迫不及待要过过“拍客瘾”,于是举着相机对着屋内屋外狂拍一通,随之,各个键的功能都弄明白了。

  有了照相机,儿子每天早上不再睡懒觉了,而是拿上相机,和我一起到附近公园拍照。与艺术摄影比起来,儿子拍摄的照片当然算不上精美,但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总能带给儿子满足和快乐。照片越拍越多,儿子就将它们在电脑上进行分类,如“淘气的动物”、“快乐的植物”、“美丽的景物”和“安详的静物”等。儿子一边用幻灯片的方式放映给我们欣赏,一边给我们讲解他的收获。比方说,以前他在书中学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句俗语,而通过拍照,他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因为通过连续多天拍摄公园里那株芝麻,几幅照片进行对比,儿子发现,芝麻的花自下而上排列成一串,正可谓“后来者居上”,而进入成熟期的芝麻,每开花一次就拔高一节,接着再开花,再继续拔高。通过这些照片,儿子对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摄影,儿子不光学到了知识,思想上也似乎成熟了许多,经常能看到他在网上查这个搜那个,想更详尽地了解他所拍摄的所有动植物的信息。儿子笑着说:“我想借助手里这部相机,留住那些不平凡的美丽瞬间。”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