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别以安全之名,剥夺孩子运动的机会

2013-08-08 09:40:33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茶几转角处,血流不止,后被送进医院救治,但是脸上留下了一道伤疤,过了半年还依稀可见。这件事给当时在家的外公、外婆和妻子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为此,妻子禁止伊伊从事很多运动,包括伊伊最心爱的轮滑。她还特意去了一趟幼儿园,拜托老师提醒伊伊不要玩可能存在危险的游戏。我理解妻子做妈妈的心态,但是我反对她的做法。我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和妻子逐一分析她所列的各种“危险运动”,结果令妻子沮丧,因为即使伊伊真的能够不玩她所禁止的那些运动,但是其他各种不安全因素仍旧会伴随在她的左右,也就是说禁止“危险运动”并不能保证伊伊安全成长,反而会让孩子疏于运动,影响身体发育。

  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一边摸爬滚打一边学习,不断让自己得到学习和适应。如果儿时缺少体育锻炼,有可能会抑制大脑发展,造成学习障碍。

  过去,人们把思考和学习当作脑力活动,与身体其他部分关系不大,但是研究表明,身体和智力的联系十分紧密。运动不仅能保持孩子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就拿伊伊最喜欢的轮滑来说吧,这对发展孩子的手眼脚的协调能力大有帮助,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写字。现在有很多家长,从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就恨不得眼睛钉在孩子的身上,用充满爱意的目光为孩子营造一个所谓安全的罩子。一旦孩子活动范围超出这个罩子,家长就如临大敌。每次我陪伴女儿玩耍的时候,“宝宝,那里不能去,要摔跤的”“宝宝,那个不能碰,会弄疼你的”……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更有夸张的家长,竟然抱着孩子玩儿童滑梯;或者画地为牢,警告孩子只可以在圈内玩耍。

  而家长的心态,又往往会决定学校和老师的心态,据我所知,上海就不止一家幼儿园,开始尽量减少孩子们的户外活动,甚至课间也不允许孩子离开教室到操场玩耍,只能保持安静,乖乖地待在教室里玩耍。因为一旦出现意外,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就有打不完的官司。

  妻子的好朋友带着孩子从日本回来,到我家小住。她的女儿与伊伊同龄,但是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都明显强于伊伊。她介绍说,在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很重视体育课,常开展各种运动会,既培养了孩子顽强的拼搏作风,又增强了国民体质。

  伊伊是两岁多开始学习轮滑的。起初,我们也打算像有的家长那样给她报个专门的培训班。但是我认为既然配备了全套的安全护具,不妨让孩子自己先试试。我不会轮滑,自然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可以传授给她,只能陪在她身边,任由她自己瞎玩。所有的孩子都对玩耍感兴趣,即使不停地跌倒,伊伊也会自得其乐。有时候她会停下来,认真地想想怎么才能不摔跤、怎么才可以停下来、怎么才能转身。没有多长时间,伊伊就自己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轮滑。这让旁人大为吃惊,纷纷赞叹,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自己学会轮滑了。我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一些家长,说其实很简单,只要给孩子做好保护措施,就随他们自由滑行,可以先在草地上练习走路,然后再转战水泥地面,让他们多尝试、多摔跤、多犯错,最终他们一定会自己摸索出正确的方法,找到最佳姿势来控制轮滑。但是大部分家长听听就算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毕竟不符合他们安全育儿的理念。

  伊伊后来又完全靠自己学会了骑儿童自行车、玩扭扭车、玩滑板车等。每天出去玩,至少带其中一套玩具。通过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伊伊跟很多同龄孩子相比,跑得比较快,耐力比较好;运动的时候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很少摔到关键部位;另外因为摔跤次数很多,所以有点皮糙肉厚,一般摔了也没事。而和她同班的一位小朋友,只是因为从台阶上蹦下来,就脚踝骨裂了。听老师讲,现在这种“玻璃人”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身体素质不好,夏天不能吹空调,吹了就容易感冒,胃口也不佳,睡眠还不好,在学习和与人交往上,他们都明显表现出来胆怯、不自信,甚至有的孩子直到大班,也难以做好拍皮球数数,让人对他们未来能否适应小学生活感到担忧。

  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你难道不在乎孩子的安全吗?不担心她受伤吗?”我当然在乎!但是在我看来,在不危及孩子生命安全或给孩子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下,与其过度保护孩子,不如给孩子在适当的范围提供大量机会反复练习与自由嬉戏,让孩子学习应对策略和坚持;让孩子看到行动前思考的重要性,并通过自我思考获取一些避免危险的方法。这才是我们做家长更应该尽到的责任。

回到目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